番外 - 云游
因为疫情影响,原定今年英格兰的行程只能放弃了。借此对原本计划中拜访的教堂做一番云游(云旅游 :-D)
西敏寺 Westminster Abbey
西敏寺塔楼伦敦必到的景点。11世纪由忏悔者爱德华为本笃会修士修建,因此西敏“寺”的翻译是贴切之笔。伦敦另一处Westminster Cathedral 是英国红衣主教座堂,20世纪初复古风格建筑,为了区别于西敏寺只能翻译成“威斯敏斯特大教堂”。西敏寺经过13世纪至16世纪间历代国王的多次重建,18世纪扩建的塔楼,最终形成今天的样子。西敏寺是传统上英王加冕的场所,一般由坎特伯雷大主教主持加冕仪式,凡不按此规范加冕的,都是在时代动荡中留下故事的国王,是王权和教权,新教与天主教反复拉锯的产物。另外,国王的婚礼葬礼循例也在此。
西敏寺西立面13世纪亨利三世时代的重建,确立了今天的主体样式,据说当时的设计师亨利来自法国兰斯,参照了兰斯大教堂的哥特式设计,成为全英国第一座完整哥特风格的大教堂,也为英国之后修建的一系列大教堂提供了一个哥特式风格的样本。
高耸的中殿宽度仅有10米的中殿,和高达31米的穹顶。可以想象当年国王的宏伟要求和设计师对英国工匠能力的怀疑之间的折中。
索尔兹伯里大教堂 Salisbury Cathedral
故事里提到过的大教堂,建筑用的很多石料是从一座被雷电击毁的罗曼式老教堂拆过来的,从地基到封顶建成仅用了40年时间,这在当时是个奇迹般的速度。教堂建于河滨,土质松软因此地基不深。因为工艺精度高,其全英国最高(123米),重达6千吨的石材尖顶至今仍坚固竖立。这就是汤姆说的,要想造得高,就必须有更高精度的笔直。
透纳描绘的教堂远景,高耸的塔尖是地标了透纳画过很多大教堂的风景,还有内景坎特伯雷主教堂 Canterbury Cathedral
6世纪末,“坎特伯雷的奥古斯丁”受教皇委派,来到英格兰改造异教徒,在坎特伯雷建立了英格兰第一座本笃派修道院。从此,坎特伯雷主教一直是英格兰地区最重要宗教领袖,受到君王和罗马的双重认可。
作为英格兰最重要的宗教领袖座堂,坎特伯雷气象庄严12世纪旧教堂毁于大火后,来自法国的建筑师带来了哥特式设计用以重建被烧毁的圣坛部分和耳堂。这是英格兰最早的哥特风格设计,但被教会欣然采纳。大约主教们经常巡游法国各地的教堂,深知潮流。
图案繁复的彩绘玻璃令人叹为观止,是16世纪扩建时加入,高超的工艺水准和创作力,和法国整个中世纪时期教堂最好的彩绘玻璃相比也不相上下。12世纪,坎特伯雷大主教贝克特因与亨利二世之间,教权与君权相争,国王手下的骑士刺杀了主教。贝克特随后被教皇封圣,此举反而确立了坎特伯雷主教超越君王的崇高地位。礼拜堂中为贝克特点燃的烛火至今不曾熄灭,而坎特伯雷也成为英国历代朝圣者最重要的目的地。
至今仍在大教堂内的嵌板描绘了当时的场面当四月的甘霖渗透了三月枯竭的根须,沐灌了丝丝茎络,触动了生机,使枝头涌现出花蕾,当和风吹香,使得山林莽原遍吐着嫩条新芽,青春的太阳已转过半边白羊宫座,小鸟唱起曲调,通宵睁开睡眼,是自然拨弄着它们的心弦:这时,人们渴想着朝拜四方名坛,游僧们也立愿跋涉异乡。尤其在英格兰地方,他们从每一州的角落,向着坎特伯雷出发,去朝谢他们的救病恩主、福泽无边的殉难圣徒。—— 坎特伯雷故事集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