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摄政
克商两年后周武王镐京病重,把太子誦托付给他的弟弟周公旦。这个举措,奠定了西周王朝繁荣百年的基石,更奠定了传承千年的中华文明的根基。
周公二次克商,用了三年。
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授民授疆土。分散其族众。以往国都是因氏族的自然聚居而形成的,偏重于血缘关系,这个时候的国就有了地域的概念,西周分封以后,血缘和地域结合起来,它标志着血缘政治向地缘政治的迈进。
“家国同构”——西周的宗法社会。
实行分封制的同时推行宗法制,一系列的大宗小宗,确立了宗法上下和君臣上下并存的等级关系。周人建立了一个以“尊尊,亲亲”为原则的等级社会。分封制和宗法制确立了天子的尊贵地位,从此,天子成为诸侯之君。“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周公制礼作乐。
周公摄政期间,西周王朝参照夏商两代的礼仪,制定了自己的礼仪规范。大约在周穆王时期,周礼最后确定和完善下来。
周礼讲究尚德、尊尊、亲亲、敬老、慈幼,成为对后世颇有影响的道德规范。
《周礼》《仪礼》《礼记》是礼经的三部典籍,并称三礼,被认为是记载了西周王朝的制度礼仪规范的典籍。从汉代开始,国家立先秦时期的典籍诗书礼乐春秋为五经,作为最为重要的官方学术典籍。
周公创造性的发明了周礼,通过一系列贯彻于每个社会成员的礼节,规范了人们的行为准则,使周王朝成为一个非常有序的礼仪文明之邦。周公是礼乐文明的代表。其基本框架是政治制度、设官分职,是一整套维护君臣宗法和上下等级的典章制度。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礼讲稳定,乐讲和谐,使中国社会不仅长期稳定,且充满了和谐之美。华夏文明从此进入礼乐文明时代。
周公制作礼乐深深地影响了中国。商朝时世人信奉鬼神事事占卜,直到周公制礼作乐,中国人的视野才更多的由神转向人、伦理、礼仪,中国从此真正的成为礼仪之邦。
周公所遗留的政治、文化遗产是孔子和儒家思想的主要资源。
铸造于西周成王五年的何尊,铭文中有“中国”,指的就是西周的东都,成周——洛邑。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