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杂细胞
1、 物种分类
1) 植物和动物之间的间隔非常窄,但细菌却和复杂生命间有巨大的鸿沟;
2) 复杂细胞只从细菌中诞生过ici,其后代建立了复杂生命所有的王国;植物、动物、真菌、藻类;
3) 如果有足够的资源,一个重万亿分之一克的细菌,在两天就能繁殖出重达地球的群体;
4) 平均一个真核细胞有几百个线粒体,有些可达10万个;
5) 几乎所有真核生物都有性;
6) 基因序列中大量无害的突变不重要,所以自然选择不会消灭它;
7) 细菌和真核生物中相似的基因有哪些? 通常是细胞里核心进程,有的是核心代谢过程(能量产生的方式),哟肚饿是核心信息处理过程(阅读DNA并翻译成活跃蛋白质的方式),这样的核心过程通常进化很慢,因为太多东西需要依赖它们了;
8) 从不同的细菌和真核生物中分离出核糖RNA,比较序列建立一棵树,发现所有的生命能分为三大类群,一是细菌,二是真核生物,三是古菌。
2、 古菌
1) 古菌和细菌的细胞膜由不同的脂类组成,合成用到的酶也不同。他们的细胞壁也不同。他们代谢通路也不同。
2) 古菌和细菌共享的基因不到1/3.
3) 二者共享一个祖先,这个祖先距离细菌还很远,他们在演化极早期就分家了。
4) 特别是,在核心信息处理上,古菌和细菌具有巨大的相似处。二者DNA都是被释放相似的蛋白质包起来,都可以比较的方式阅读基因,都用共同的机制合成蛋白质。
3、 真核生物
1) 真核的树乱成一团,有些基因来自古菌,有些来自细菌。真核细胞并不是演化来的,而是来自某种基因的融合。基因像钞票一样从一个生物转手给另一个生物。整个图像介于一棵树和一张网之间。核糖体RNA这样的核心基因倾向于树,别的更接近于网;
2) 原始胞吞假说:真核细胞祖先逐步获得现代真核的全部特征,包括核、性、细胞骨架;最重要胞吞作用。这个原始的吞噬者唯一缺少的就是线粒体,而是依赖无氧发酵获得能量,低效的多;而拥有线粒体后,能源革命了,被奴役的线粒体很多基因转移到细胞核,整合进宿主细胞基因组;
3) 相逢定音假说:某两种或多种原核生物存在协作,最终形成了紧密相连的细胞社群;
4、 线粒体
1) 过去20亿年真核生物各自独立的在丢失线粒体基因,大概丢失了96%-99.9%,大部分转移到细胞核了。
2) 为什么还要在每个细胞中留下几百个基因的线粒体小岗哨呢?毕竟,在线粒体里留下任何基因,就得把阅读基因翻译成活性蛋白质所需的全套设备一起留在线粒体,太浪费。
3) 线粒体是个很差的基因储存处。线粒体产生的电荷,电压和闪电相当,在这里存储基因,相当于把大英图书馆最宝贵的书籍存放在破烂的核电站里。线粒体基因的突变率比核基因高得多,尽管如此,细胞核和线粒体却必须一起正常工作;
4) 为什么要保留线粒体基因组呢?需要控制呼吸。细胞核不擅长随时微调细胞内成千上百的独立线粒体,因此线粒体保留小的基因组微调呼吸,保证供需平衡。
5) 细菌就像土豆,用皮肤呼吸,长得越大,呼吸越困难。表面积/体积比随着体积增加而下降,结果细菌越大,能量效率越低;全副武装用来快速繁殖的小细菌,一定胜过缺乏能量的大细菌;
6) 线粒体带来的好处是,提供了现成的内置能量膜系统,还附送基因岗哨用以控制呼吸;
5、 跳跃基因
1) 真核基因不像细菌基因那样排列整齐,而是碎片化分布,中间有很长的非编码区域(称为“内含子”;
2) 内含子的祖先是一种“跳跃基因”,可以疯狂复制自己,感染基因组,是一个真正自私的基因。每当一个跳跃基因经过阅读而转录为RNA,它就自发折叠成RNA剪刀,把自己剪切出来,然后充当模板,重新产生DNA,一遍又一遍复制整合进基因组。人类基因组一半都是跳跃基因;
3) 真核细胞演化早期就发明一种方法,能把不要的RNA切掉丢掉。它们只征用了跳跃基因的RNA剪刀,外面包裹上蛋白质而已。每次它们被转录成RNA,这些内含子对应的片段就被剪刀剪掉,但这把剪刀恰恰又是从内含子自己那里偷来的。
4) 大部分细菌消灭了自己的跳跃基因;
5) 真核生物中大部分内含子的基因内位置是完全一样的,想必来自跳跃基因早期一次大感染。
6) 真核生物保证带内含子的RNA先经过剪刀处理,这之后再移交给核糖体。这样的时间分割可以考空间分割实现。不让核糖体靠近DNA。靠有孔的膜隔开,征用现有的膜,把DNA关进去,形成了“细胞核”,核本来不是用来保护基因的,而是让它们不要碰蛋白质工厂(核糖体)
7) 如果一个基因由五段编码区组成,那么有很多种方式可以切掉内含子,得到是一群都来自同一基因的有关联的蛋白质。虽然人类基因只有2.5万个,但他们的组合能够产生6万个不同蛋白质。
8) 世界分为两半,一半是永恒的原核生命,一半是万花筒般的真核生命。大群的细菌确实探索了所有可行的路径,但他们始终是细菌,无法同时增加体积和能量,只能原地踏步。但因为一件很罕见、很幸运的事情,两个原核生物合作成一了。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