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卡#文学#《红楼梦》十三至十五回
这三回读来,叫人琢磨之处,可不在少数。 在第十三回里,秦可卿托梦王熙凤,为的是一桩未了心意,实则为后来贾府破落做了铺垫,至于托付的那两件事,祖茔祭祀和家塾供给到底有没有去做,还未可知,只待后文再寻了。这托梦一结束,传来的就是蓉大奶奶的死讯。且看这众人的表现,“凤姐闻声,吓了一身冷汗,出了一回神,只得忙忙的穿衣服,往王夫人处来。”这里不难理解,凤姐与秦可卿素来亲近,两人关系形同姐妹,这秦氏一死,凤姐伤心难过也是常情,自不必多加揣度。但这贾珍作为公公的,儿媳妇死了怎也表现的如此伤心难过?只见书中,这贾珍哭的如泪人一般,对着一众人等说道,“合家大小,远近亲友,谁不知我这媳妇比儿子还强十倍。可见这长房内绝灭无人了。”这里我就奇怪了,这儿媳妇要比这亲儿子还强十倍,以至于说这长房内绝灭无人这般程度,是这贾蓉太过无能还是这秦氏手段过于高明?要说这里,就看不到曹雪芹写贾蓉的表现,按理说,自己媳妇死了,再怎么说也是个主人家,结果这一回下来,全然没有谈及贾蓉如何如何,反倒全是这公公对这儿媳丧事百般在意,又是要尽其所有来料理后事,又是向呆霸王要来这万年不坏的‘樯木’来做棺,最后为了让儿媳妇的丧礼隆重些,还要向那戴权买官给自家那儿子。于是乎,这老婆死了,贾蓉反倒是升官做了个五品龙禁尉,也不知算不算得上是个因祸得福了。 其实,看到这里,哪怕是再愚钝,也能看出这贾珍和他儿媳妇秦可卿之间的关系非同一般了,结合前面焦大酒后真言那番话“扒灰的扒灰”,自然不难猜出这说的就是贾珍和他儿媳妇儿之间有奸情了。这时候,我就在想到,这里之前讲宝玉知晓秦可卿去世,要前去探望,被贾母劝阻的一番话,“才咽气的人,那里不干净;二则夜里风大,等明早再去不迟。”虽是拗不过宝玉这性子,最后难免去了,但贾母作为这贾府最有权势的人,是不是对宁国府的这桩丑事也早有耳闻,因此对这秦氏之死也不觉得新鲜。 说这秦氏死后,主角该还是凤姐,讲她如何为好姐妹料理后事,这里就不得不赞叹王熙凤手段之精明,放在现代必然也是如董明珠一般的女中豪杰,也无怪乎秦氏托梦夸赞凤姐是个脂粉队里的英雄。先是贾珍来府上这一幕,书中写道,“吓的众婆娘忽的一声,往后藏之不迭,独凤姐款款站了起来。”这里想来一是说这贾珍口碑不好,一群女人家自然避讳,二来是这凤姐有家长之风,稳得住大局。到这凤姐决定协理宁国府的时候,又是一桩学问,这就是管理才干。虽是明日的事,先提前做好准备,对这局势分析的也是相当到位,“头一件是人口混杂,遗失东西;第二件,事无专执,临期推委;第三件,需用过费,滥支冒领;第四件,任无大小,苦乐不均;第五件,家人豪纵,有脸者不服钤束,无脸者不能上进。”这就是智慧,读红楼梦在王熙凤身上能学到的东西实在不少。接着就讲到凤姐管理宁国府一众下人的一幕,也堪称经典,安排的有条不紊,把责任分配到每个人身上。也因此,曹雪芹为赞美凤姐的管理才干还特地给了她一句诗“金紫万千谁治国,裙钗一二可齐家。”这句诗难免让人联想到老子的那句话,“治大国如烹小鲜”,不外如是。 今儿这最后要说的便是这秦可卿死后的葬礼如何之隆重,这也是目前为止,书中出现如此之大的排场,来宾人数之多,身份之尊贵都还是第一次。不消说这服丧之时,“那应僧正开方破狱,传灯照亡,参阎君,拘都鬼,延请地藏王,开金桥,引幢幡;那道士们正伏章申表,朝三清,叩玉帝;禅僧们行香,放焰口,拜水忏;又有十三众尼僧搭绣衣,靸红鞋,在灵前默诵接引诸咒,十分热闹。”单这送殡那天,“堂客算来亦有十来顶大轿,三四十顶小轿,连家下大小轿车辆,不下百馀十乘。连前面各色执事,陈设百耍,浩浩荡荡,一带摆三四里远。”这场面,这规模何其盛大,也从侧面反映了贾府地位之高,权势之显赫。
东暖对本书的所有笔记 · · · · · ·
-
打卡#文学#《红楼梦》七至九回
没读红楼之前,对林黛玉的印象停留在,弱不禁风,多愁善感之上,今天,稍稍见识了一下什么叫...
-
打卡#文学#《红楼梦》十至十二回
金荣的母亲和金氏聊天,把金荣在学堂里给秦钟磕头赔罪的事说了一遍,本就是故意借金氏帮自己...
-
打卡#文学#《红楼梦》十三至十五回
-
打卡#文学#《红楼梦》十六至十八回
前面讲到凤姐从铁槛寺回来时应了老尼一件事,要去掺和张李两家的婚姻。这回在下文又提及此事...
-
打卡#文学#《红楼梦》十九至二十一回
前面讲过贾宝玉的奶妈李嬷嬷,因为吃茶的事情,惹得宝玉不开心,撵了茜雪出去。如今这李嬷嬷...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