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史观(5 战后史观与1940年体制史观)
Belle Epoque (mon β est 0.5)
读过 战后日本经济史
>> 对此,我的看法如下。 占领军总司令部对于日本的情况几乎一无所知。是日本的技术官僚利用占领军的权力,实行了改革。农地改革是日本官僚起草并实施的政策,具有日本特色的以企业为单位的工会制度也是在战时体制中酝酿形成的。 对日本战后复兴起到最重要作用的,是通过统制方式进行的资金重点分配。也就是说,不是通过市场的价格机制调节资金分配,而是从政策角度出发来分配资金。生产力因此得到了快速恢复,为接下来的高速增长做好了准备。实现这一过程的基础,是战争时期形成的以支援战争为目的的经济体制,也就是1940年体制。 1940年体制在战争时期确立,是旨在全面支援国家战争的经济体制。但是战争结束以后,其目的被变更为增强经济实力,特别是生产能力。在实现这一目的的过程中,以官僚为核心的战时体制继续发挥了重要作用。引领日本经济的主要企业大多是在战争时期重组改造的一批企业。换句话说,是战争时期构建的制度,推动日本在战后实现了复兴。 这就是我的观点,我将之称为“1940年体制史观”。 引自 第 1 章 战时体制延续到战后 1945年 - 1959年
84人阅读
Belle Epoque对本书的所有笔记 · · · · · ·
-
日式经济组织形式
>> 被称为“日本式管理”的企业管理方式的原型也形成于战争时期并沿用至今。 这种管理...
-
战争促进论(3 经济高速增长前的助跑)
>> 日本经济由战后复兴阶段迈进高速增长阶段的契机是1950年6月发生的朝鲜战争。我那时...
-
作者史观(5 战后史观与1940年体制史观)
-
2 在大藏省看到的1940年体制真貌
>> 大藏省甚至还有万能演讲法,专门用来应付突然需要发言的场面。据说就是不论什么情况...
-
3 高速增长的机制
>> 有人认为日本的高速增长是“出口导向型的依赖外需的增长”,但事实并非如此。 在经...
> 查看全部15篇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