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万进士》《大地小人》
《十万进士》
一条大河,一直与一片厚厚的云层相伴随。大河应该感谢云层长久掩荫,定期下雨,使之永不干涸。但是大河也有可能产生抱怨,每一道波光都是你的云影,不知道在你的云影之外是否还有更辽阔的天宇?大河比喻中国文化,云层比喻科举制度。
中国的读书人因为科举制度,他们由世界上最惊人的气量和耐心,可以忍受我最难堪的困厄和屈辱,因为他们知道迷迷茫茫的远处会有一个机会。
中国书声习惯了这种怪异的平衡,愤世嫉俗而又宣布与世无争,安贫乐道而有天天都在记恨他们,缺少透彻的思维,独立的坚守,无私的奉献,响亮的馈赠。他们的生活旋律比较单一,在隐忍中期待,在期待中隐忍。
科举考试中的作弊,使得堂皇的经典踏在脚底,抖索着肉体缠满墨迹,一旦淋雨出汗,烂纸乌黑,也就是可怜书生的绝望心情混作一团,一团由中国文字,中国文明,中国文人混合成的悲苦造型。
为了防止科举作弊,一群读书人只能以动物的形态来表白自己对文化的坦诚,只能以最丑陋的仪仗来比赛自己的文明?
如果碰巧有考官同宗亲戚中了进士,而这位近视在辈分上反倒是考官的叔叔,那可怎么办呢?按照惯例,近视必须自称为直,而尊考官为书,让叔叔张口叫执子一生,叔叔他们两人都会震颤,但震颤的最强烈的是封建宗法秩序,仅仅做了一任考官,竟然可以让家族伦理结构为之颠倒!
深不可测的中国文化,几乎能为任何一种肯定和否定提供依据,因此学问越大越会遇到判断的困惑。
以前我们更多的关注科举考试中考生们的悲哀,结果造成一种印象,似乎是一种邪恶而又愚蠢的考官在胡闹。但是当我们的视线一旦停留在考官们身上,发现他们也处在一种极其脆弱又极不被人信任的困境中,那么我们就会明白科举考试本身是一个全方位的悲剧。
对中国来说,科举考试是一种千年的需要,又是一种千年的无奈,抓住他满手芒刺,丢弃他步履艰难。
《大地小人》
小人是一团驱之不散,而又不见痕迹的腐浊之气,他们是一堆飘忽不定的声音和眉眼。
不愿多说,小人的中国历史,小人的阴影反而越来越浓,他们组成了道口路边上密密层层的许多暗角,使得本来就已经十分艰难的民族步履,在那里趔趄,错乱,甚至回头转向或者拖地不起。即便是智慧的光亮,勇士的血性,也对这些霉苔斑斑的角落无可奈何。
小人总是眯缝着眼睛打量美好事物,眼光时而发红,时而发红绿,时而死盯,时而躲闪,只要一有可能就忍不住扰乱、嫁接,竭力作为某种隐钱交易的筹码加以利用。
美好的事物可能遇到各种各样的灾难,但最消受不住的却是小人的作为。萌妹者可能致使明珠暗投,强蛮者可能致使玉石俱焚,而小人则鬼鬼祟祟的把一切美事变成丑闻。因此,美好的事物可以埋没于荒草黑夜间,可以展露于江湖莽汉前,却断断不能让小人染指或过眼。
小人在本质上是胆小的,他们的行动方式使他们不必害怕具体操作上的失败,却不能不害怕报复。设想中的报复者当然是被他们伤害的人,所以他们的使命注定是要连续不断的伤害被伤害者。你如果被小人伤害了一次,那么等着吧,第二次,第三次更大的伤害在等着你。因为如果不这么做,小人缺少安全感。小人不会怜悯,不会忏悔,只会害怕,但越害怕越凶狠,一条道走到底。
贫穷不等于高尚,却也不直接通向邪恶,强盗固然邪恶,却也有自己的道义规范,否则无以合伙成事,无以长久立足。
乞丐的心理的基点在于以智慧自弱为手段,点滴而又快速地完成着对他人财物的占有。
正常人的情感交往是以袒示自我的内心开始的,小人的情感游戏是以揣摩对方的需要开始的。
小人用卑微的生命粘贴住一句高贵的生命,高贵的生命之所以高贵,就在于受不得污辱,然而,高贵的生命,不想受污辱,就得付出生命的代价,一旦付出代价后,人们才发现,生命的天平严重失衡。
小人最隐秘的土壤,其实在我们每个人的内心,即便是吃够了小人苦头的人,一不留神也会在自己的某个精神角落为小人挪出空地。
真正的君子行,既是一种极其美好的人生体验。不再害怕,我们害怕过的一切,不再害怕众口铄金,不再害怕招腥惹臭,不再害怕群蝇成阵,不再害怕阴沟暗道,不再害怕那种时时企盼着新的整人运动的饥渴眼光。不怕偷听,不怕恐吓,不怕狞笑,只以更明确,更响亮的方式,在人格人品上昭示出高贵和低贱的界限。
对于小人冷落他们,搁置他们,然后拯救他们,这便是当今君子的责任。
游客对本书的所有笔记 · · · · · ·
-
《乱麻蕴藏》《陌生人》
《乱麻蕴藏》 宋朝面临的是一个又一个强大勇猛虎视眈眈的少数民族政权风起云涌般的马蹄声,永...
-
《断裂》《六百年郁闷》
《断裂》自从那场大火之后,我不知道你还活着,燃烧是一种让人睁不开眼睛的吞噬火焰,以一种...
-
《十万进士》《大地小人》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