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东电女职员”的厌女症
据说,衡量男人成功的一个社会指标,是拥有“美人妻”。其实,更准确地说,是“花钱的妻子”。这是男人为了夸耀:我的性欲不是随便就能满足的,满足我性欲的女人需要花这么多钱来维修保缮。在美国,这被称为“花瓶妻”( trophywite),是胜利的奖赏。于是,富人妻要孜孜不倦地花钱美容保养着装,因为那是衡量丈夫地位的指标。她们通过这种方式,证明她是与丈夫匹配的女人。给丈夫赋予价值的,是她自己。 引自 女人给男人标的价 通过“自主地成为男人性欲望的对象”,女人想达成什么呢?当然,就是将男人还原为“仅仅的性欲”、“仅仅的性器官”,正如男人对女人所为。将男人之所为反转回击过去,由比,女人“舍身”实现对男人的复仇。“,量的人思出 买娼,使男人憎恶女人;卖娼,让女人轻蔑男人。因 引自 女人的存在价值 厌女症之于女人即为自我厌恶,但女人也有可能不将厌女症作为自我厌恶来体验,其方式就是把自己当作女人中的“例外”,将除自己以外的女人“他者化”,从而把厌女症转嫁出去。为此,有两种策略。一种是成为特权精英女人,被男人当作“名誉男人”来对待,即成为“女强人”的策略。另一种是自动退出“女人”的范畴,从而逃脱被估价的女人身份,即“丑女”策略。或许可说,前一种是“往上走”的策略,后一种是“往下退”的策略。 引自 两种“例外”策略 大众作家的成功缘于“与庸众俗情的串通”,便在于此。林真理子通过让自己立于“例外”的位置,站在了产出厌女症的父权制一方,并协助对这种体制的强化和再生产。因此,她的作品,不但让女人,也让男人们可以“放心”地读。 引自 林真理子的位置 同时,“感官教育( education of thesenses)”一词,亦极富启示。的确,所谓“感官”,正是被教育、被学习、被陶冶、被控制之物。性的感官亦非例外。认为感官是“自然”“本能”因而没有历史变化的观念,只是近代的关于性的神话而已。此处的“神话”一词,意为“没有根据的信念之总和”。将性“自然化( naturalization)”,也是“性的近代”的主要特征〔原注4)。那是以“自然”取代“神”、将“自然置于“神”的位置的近代社会的必然归结。 引自 夫妻关系的色情化 由此,父权支配、妻儿服从的“家庭的黑洞”,得以形成。关于这个问题,在近代家庭史领域有详细研究。于是,所谓隐私”,对于强者,意味着不受公共权力牵制、可以自由支配的空间;而对弱者,则成为得不到第三者的介入和保护充满恐惧、必须服从的场所。 “隐私”所保护的,是谁?是强者。性骚扰和家庭暴力的受害者、性的弱势人群,如此回答。 引自 个人隐私的成立 性与暴力有一个共通之处,两者皆为卸下自我防卫的安全装置、失去常态地过度近距离地接触对方身体。我们知道,暴力的快感可能唤起性的快感,反之亦然。 施虐者通过与受虐者的痛苦的同化而使快乐加深。所以,虐待狂有施虐与受虐的双重快感是理所当然的。施虐者与受虐者不能截然分开,施虐者可以在想象中与受虐者同化,两者之间能轻易地转换角色。 引自 施虐/受虐的诞生 我们不能否认的一个事实是,性现象具有多面性,从暴力、施虐到爱恋、亲密,跨度很大。因此,在性现象中,不存在“本质”。也就是说,“性本来是具有攻击性的”,“性(应该)是亲密情感的表达”,均仅为一种规范命题。我们所知道的,只是在一个特定的历史背景之下,与性优先地结合的某一特定物的可能性,即,什么东西最容易与性合为一体。 引自 性的“脱自然化” 文化,是一种集团的习惯性生活方式,可视为一种广义的生活习惯。生活习惯,就像“生活习惯病”,可以改变一个人的体形和体质。作为文化的生活习惯,可以改变一个人的思维方式,甚至感情方式。 引自 “身体化”的生活习惯 一些女性主义者以为,同性恋者都是因为厌恶异性恋的不对称的权力关系而去寻求“对等的性爱”的人群,这只不过是她们的规范性解释而已。 如果真正追求“对等关系”女人不会以年长、高个、地位学历高的男人为理想吧。“我只能爱让我尊敬的男人”,仅仅表明女人想从属于男人的欲望;“只有年轻可爱的女孩子オ能让我发情”,这种男人不过是在自白,只有面对能控制于掌心中“支配与拥有的对象”,オ能产生性欲。 引自 “身体化”的生活习惯 在她眼中,他是在与别的女性重复当年与自己之间的师徒关系。的确,变了的是妻子一方没变的是丈夫。男人只能爱上处于自己指导之下、让自己立于优势的女人,不过这完全没必要用遗传基因荷尔蒙之类来解释。女人一方也曾经体味过“被支配被指导”的快感,后来才从中“毕业”,并非单方面的受害者。 引自 “身体化”的生活习惯 而且,当一个男人“保护”女人时,他的外敌常常是比自己更强有力的其他男人。“保护”,不过是“所有”的另一种表达,却成了“爱”的代名词,这正是“权力的色情化”。我没有嘲笑皇太子的意思年轻的皇太子,应该是真心地用这个词来表达他的诚实的爱,可是,“保护”一词的含义,很明白地显示,男人的爱,只能以所有与支配的形式来表现 引自 “身体化”的生活习惯 所谓文化,便如同强制性地加在我们身体与精神上的模型,去掉这个模型,就像不穿整形矫正服就不能走路的患者,或许身心皆会坍塌 可是,模型毕竟只是模型。既在变化,也能改变。改变生活习惯并非易事,但认识到那不是宿命而只是习惯,总是好的。 引自 “身体化”的生活习惯
106人阅读
meBigshow对本书的所有笔记 · · · · · ·
-
第十章 “父亲的女儿”的厌女症
在前一章,我写到将厌女症教给女儿的是母亲。 可是,在那以前,将厌女症植入母亲脑里的,是她...
-
第十一章 女校文化与厌女症
在女校文化的双重标准之下,男人眼中的好女人不同于女人眼中的好女人,便是理所当然的。男人...
-
第十三章 “东电女职员”的厌女症
> 查看全部3篇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