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部 从萨特到宁静之海:人类新境况与伟大社会
威廉斯的基本观点是,一件艺术品,无论是一幅画、一本小说、一首诗,还是一部电影,在没有语境的情况下就不可能存在。即使是广泛应用的作品,如“一尊普通的圣像”也有其知识、社会背景,尤其是政治音景。威廉斯的主要论点是,想象不可避免地关系到权力,艺术的形式和我们对待艺术的态度本身就是一种政治。自我意识的终极形式未必是政党政治,而是对文化与权力之间关系的确认。在《文化与社会》中,威廉斯首先谈到艾略特、理查兹和利维斯,称这些学者都认为“文化”有不同的水平,只有少数受过教育的人才能真正从最高水平的文化受益并为之做出贡献。接着威廉斯另辟一章,题为“马克思主义与文化”。关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威廉斯提醒我们,对生活起决定性作用的是生产方式和分配方式、所以,文化进步与其他事物一样,依赖于产生相应文化的物质条件。因此,文化必定会反映一个社会的构成,基于这种分析,处于社会顶层的人自然不会要求变革。那么根据这一观点,艾略特和利维斯只是反映了他们那个时代的社会环境。这也说明他们明显缺乏自我意识。 (P682-683) 引自 26 经典的裂隙
41人阅读
知白守黑对本书的所有笔记 · · · · · ·
-
第二部 从斯宾格勒到《动物农场》:文明及其缺憾
生命的核心事实是:人类存在于这个世界。我们只能通过尽可能准确的描述来面对这一核心事实。...
-
第二部 从斯宾格勒到《动物农场》:文明及其缺憾
13 英雄的黄昏 1920年代,德国工业设计在玻璃和钢筋混凝土的世纪prevailed:贝伦斯、范德罗、...
-
第三部 从萨特到宁静之海:人类新境况与伟大社会
-
第三部 从萨特到宁静之海:人类新境况与伟大社会
“哲学家不能自绝于科学,”他(克劳德·列维-斯特劳斯)说,“科学不仅大地展和改变了我们对...
-
第四部 从反主流文化到科索沃:由本然观之,由各处观之
丹尼尔贝尔,文化现在不再是权威道德的来源,而是“新的愉悦感的生产者”。 过去,多数文化和...
> 查看全部8篇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