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野火燎原:泰昌至南明政權(1620-1662) 第220页
建文出亡傳說的産生與發展,是源自民間對這位失國仁君的同情心理,其落髮為僧的說法,應系由正統時的楊行祥案衍生而來。而嘉靖以降各地形成的建文帝隱遁傳說,則有為當地寺廟或家族之興起尋求解釋、提供助力的意味。《致身錄》文本的創造,亦是吳江史氏獲得官方恤錄、爭取地方聲望與資源的手段,故不惜傾宗族之力從事該書的刊刻與宣傳。自泰昌元年(1620)始,吳江史氏聯合鄰近縣內的旁支家族,展開了一系列推廣《致身錄》和形塑家族歴史的活動。崇禛時另一部偽書《從亡隨筆》問世,更將前書建構的出亡故事塑造得更細致、完整、動人・隨著這類故事的流行,建文帝墓址也成為時人熱衷討論的話題,幾個知名的建文隱遁處更出現新的「遺跡」其所蘊含的傳說亦融人地方歷史記憶,而被這些傳說吸引的文人,則開始投人相關地點的尋訪考察和遊覽,並將當地見聞與資訊載入筆記・志書・使之突破區域限制・向外擴散・成為往後人們的共同記憶 引自 第四章野火燎原:泰昌至南明政權(1620-1662)
53人阅读
松亭君对本书的所有笔记 · · · · · ·
-
第三章 第130页
-
第三章積澱與再生:隆慶至萬曆年間(1567-1620)第186页
除了政治與情威認同上的矛盾,萬曆年間的知識份子也在歴史真相與道徳價值的抉擇間徘徊。無論...
-
第四章野火燎原:泰昌至南明政權(1620-1662) 第220页
-
結論 第253页
靖難戰爭後,明成祖以新君之姿掌握了歴史的解釋權・並積極運用自身權力,嘗試將「過去」形...
-
结论 第260页
> 查看全部14篇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