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儒家女权主义:“女权主义”道德的酝酿
P171
在中国社会,性别存在也是一种展现礼仪得体性并由此创造文明的存在。因而,在探讨构成中国女性之要素时,我们也应该始于文化理念的考察,而不是一系列初始“女性”典范的跨文化特质。
P173
实际上,西方作家时常摆出一副试图拯救第三世界之受害女性的道德理论家姿态。就此而言,波及全球全球的女权主义运动只能被设想为一种简单的“冲击——反应”模式,而存在“性别歧视”的“传统”社会只能通过输入西方的道德理论和生活方式。我们必须通过肯定其他世界的道德机制来抵制掩藏在跨文化研究中的帝国主义二分法,而身处其他世界的人们可以通过自有的文化资源塑造自我。以中国社会为例,儒学曾以适用于自我塑造的最为重要的文化资源而盛行于世,被建构的儒学对于女性解放而言也是一种新的混合式女权主义道德理论。
49人阅读
润仁儿~对本书的所有笔记 · · · · · ·
-
第五章 妇德女教类文本与女性所独有的“内”领域
P133 从实际来看,女性拥有文化才能确实是不幸的事情。与男性在“外”领域中得以实现的非家庭...
-
第六章 儒学与中国的性别歧视
P140 正如《韩非子》中记载的那样,残杀女婴是一种策略,它增加了获得男性后嗣的可能性并且为...
-
第七章 儒家女权主义:“女权主义”道德的酝酿
> 查看全部11篇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