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五、六章
冷漠演繹法
读过 我爱你,你却只爱自己
拋棄型生活陷阱背後的核心信念是人們總會離開你。你更難應對離別問題,因為你經歷過失去生命中特別重要的人,經常是母親或者父親。
不信任/虐待型生活陷阱背後的核心信念是本應該愛妳、照顧你的人實際上卻傷害或操縱你。如果父母對孩子保護過度,將世界不安全的信息傳遞給他們,孩子們也可能會形成不信任感。
情感剝奪型生活陷阱的人感覺孤單、不被理解。認為自己永遠都會是一個人。
不完美/羞恥型生活陷阱與情感剝奪型不同,後者認為問題出在自己之外,比如說父母身上;羞恥型則認為問題存在於自己。
抑制型從小就被灌輸“無私是一種美德”的信念。堅持自己的願望、慾望和需求是一種自私的表現。
自我犧牲型與抑制型不同,前者是自己選擇把他人的需求放在第一位,而後者則認為自己別無他選。也就是說,抑制型的人是被動的,而犧牲型的人是主動的。
嚴苛標準型的生活陷阱與不完美型,在不完美生活陷阱下的孩子會感覺自己沒有價值,因此不值得被愛或被重視。嚴苛型的則知道他們還不錯,認為對於堅持的事情,自己一定能夠做到或可能做得更好。圖式理論明確了嚴苛標準型的三種類型:成就導向型(Achievement Oriented,工作狂)、地位導向型(Status Oriented,需要擁有所有一切或擅長做所有事情/成為最好的)、強迫型(Compulsivity,完美和完美秩序的奴隸)。
生活陷阱不過是你在這個世界上再普通不過的思維和行為方式。和呼吸一樣,它們是很自然的事情。這就是你為什麼無法識別出自戀伴侶以及為什麼總是陷入破壞性、不健康、自戀式的戀愛關係中。
自我犧牲型,作為成年人,她們會迷戀自認為需要她們的自戀男性。因為這種生活陷阱背後的女性具有非常強烈的同理心,她們會為伴侶的壞行為找借口,竭盡所能幫助他們。
正念呼吸(Mindful Breathing)、正念冥想(Mindfulness Meditation)和現實性思維(Realistic Thinking)
1. 需要新行為;2.有機會改變你的舊行為;3. 試著改變。
行為改變的六階段:
階段1: 前意向階段(Pre-contemplation);階段2: 意向階段(Contemplation); 階段3: 準備/確定階段(Preparation/Determination); 階段4: 行動階段(Activation); 階段5:維持階段(Maintenance); 階段6:復發階段(Relapse).
正念呼吸也稱為深呼吸、腹式呼吸或橫隔膜呼吸。
正念,源自於佛教,是一種提高思想、行動、思維和反應方式的認識和意識的方式。正念有助於我們改變生活陷阱,因為它教會我們不要隨意斷定我們的想法。但是準確理解我們的想法和信念還是很重要的。持有負面核心信念的人傾向於以消極、扭曲的方式來詮釋世界,從而,我們也就有了不健康的、消極的回應方式。
現實性思維,也稱為“理性思維”(Rational Thinking)。現實性思維不等同於積極思維(Positive Thinking)。積極思維是保持一個積極的態度,認為最好的事情會發生,而非最差的。當問題仍然繼續,只是嘴上說“一切都會好的”病不能讓人信服。
現實性思維與積極思維不同,因為它會利用證據支持其結論,而不是盲目樂觀。
我們總是反覆思考過去的錯誤、失去、悔恨或擔心未來不知是否會發生的事情。但事實卻是,過去的一去不復返,未來的卻還未到來。勇敢為未來制訂計畫或是反思過去,但要知道,身處焦慮或受困於過去已經發生的或未來將要發生的事情都是一種對時間和精力的浪費。
為了控制害怕被拋棄的恐懼,你可能會突然結束或迫使他人結束這段感情,或者乾脆就不談感情。
直接說出需求可以幫助你建立彼此間的信任。用現實性思維來看看自己的期望是否現實。
失誤是暫時的錯誤,而復發是一個長期階段。復發,雖然會讓你有挫敗感,但它是改變過程中的正常階段。
冷漠演繹法对本书的所有笔记 · · · · · ·
-
第二章(037頁-058頁)
了解自戀人格和自戀型人格障礙的方法就是看一個人從健康自愛(Healthy Self-love)到不健康自戀...
-
第三章
核心信念和生活陷阱形成的三種主要概念:(1)羞恥(Shame)和脆弱(Vulnerability);(2)慣用過...
-
第四、五、六章
-
第七、八章
同理心界限(Boundary)和限度(Limit) 睡眠不足是由於擔心、焦慮或抑鬱等情緒所造成的,也可...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