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究竟是什么在决定你的自驱动力?
分析能力简直就是“一切能力之王”,可整个教育制度好像在这个能力的培养上彻底失灵。而偏偏有少数人最终“无师自通”,习得了这个能力。为什么?为什么!因为对那些“少数人”来说,“分析”是刚需,弄不明白就难受得要死。 既然“分析”对他们来说是刚需,那么为了满足这个刚需,接下来需要学什么他们就去学什么,需要用什么他们就去用什么,需要克服什么障碍他们就去克服什么障得……因为那是刚需,所以谁也拦不住他们。 大脑是可塑的。 刚需塑造大脑。 不断重塑大脑的其实就是一个人的自我驱动力,也就是说,其实就是对刚需的认知与选择。 与之相对,少数“进取型人格”(Be-Better Type)的人,因为更在乎自己的变化和进步,所以并不在乎(或者说“没那么在乎”)自己当前的表现。他们知道,任何学习、改变、进步都需要一个过程,在早期步履蹒跚、跌跌撞撞都是很正常的,只要持续刻意练习,就一定会有进步和变化,而且最终都会好起来的。 所以,进取型人格的人,很容易理解、接受并直接开始践行这样一个观念:成功只不过是某一时刻的状态。成长オ更重要,成长オ是真正的刚需。
对“为什么绝大多数人最终赚不到很多钱”这个“终极问题”,我有这样的解释: 因为赚钱对他们来说其实不是刚需。 大多数人的刚需是什么呢? 大多数人的实际刚需是花钱,而不是赚钱。 这世上只有少数人“花钱是为了赚钱(投资)”,而绝大多数人“赚钱是为了花钱(消费)”。这不是绕口令,而是朴素的逻辑分析。也正是这个差别,最终造成了人群之中财富分配上的巨大差异。
首先,我们要达成一个共识: 刚需是可以主动选择的,而不一定是天然的、一成不变的。更进一步,刚需这东西通常不应该被被动接受。 知道“我可以选择”这个“元认知”极度重要。人们总是以为“人在江湖,身不由己”,殊不知“身不由己”在更多的时候只不过是假象。 所谓“现状”,从本质上来看,无非是“过往的积累”。 如果这样理解所谓“现状”,你就会明白:若“现状”不能令人满意,那肯定是因为“过往的积累”不够。 现状越差,越没有积累,就越急切。积累这个东西,谁都没有办法像变戏法一样实现它。于是,在面临“要么认了,要么从现在开始积累”这种极为难受的选择时,有相当数量的人会选择“铤而走险”。 有些人会抱怨自己的父母,哀叹自己的命运,恨自己没有“含着金钥匙出生”。其实换个角度去想就能明白:如果一个人最终是个有足够积累的人,那么起码他的下一代不用再抱怨自己的父母,也不用再哀叹自己的命运了。就算不是“含着金钥匙出生”——管它是金是银,是铜是铁——起码也含着钥匙呢! 若把“现状”清楚地定义为“过往的积累”,我们就会明白“马上改变现状”的难度——难到实际上根本不可能实现的地步——因为我们最多只能做到这么一件事: 把当下作为新的起点,开始积累,着眼未来,活在未来。 最后,就是把这几样东西结合起来应用了: 你从来都知道自己最终还是拥有选择的自由。 你知道要靠耐心“活在未来”。 你知道现状是积累,你知道对现状不满是没有意义的,你知道所有的解脱最终都只能靠积累实现。 好了,基于这样的认识和价值观,你就能运用另外一个“终极武器”了:选择正确的“难受。 在追求财富这件事上,起步时“没钱花”和“赚不到钱”都是让人很难受的。但你仔细想想就能知道,解决前者会让你“不管赚到多少钱都留不下什么”,所以,解决后者应该更重要。 把注意力放到解决后者上,养成“赚不到钱就很难受”的习惯,再加上你其他的正确价值观的自然选择,你就会得到很多“自然而然的正确结论”,进而产生很多“必然生成好结果(甚至是惊喜)的行动”: 赚不到钱是因为能力还不够。 只要有足够的耐心,一切能力都是可习得的。 假以时日,我的收获会越来越大。 在习得任何技能的过程中都会有“难受”的地方,因此,选择“正确的难受”常常是关键。
🍃陈小嘻🌿对本书的所有笔记 · · · · · ·
-
18.你为什么看不到别人的好? 99
对我来说最重要的3本书是: 钱锺书的《围城》。 乔治・奥威尔(George Owell)的 Animal Fa...
-
20.究竟是什么在决定你的命运? 110
价值观决定命运。 很多人没想到竟然是这样的吧一一决定你命运的,其实是价值观。那些动不动“...
-
21.究竟是什么在决定你的自驱动力?
-
24.究竟是什么在决定你的价格(估值)?
在市场上,决定价格的最重要因素是需求。 千万不要以为价格和成本直接完整相关,其实它们只是...
-
27.你天天刷牙吗?又,我为什么要问这个奇怪的问题? 154
如果我问你:“你天天刷牙吗?”你甚至可能觉得“受到了侮辱”——“难道我看起来是一个不注...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