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冠”指多少岁的男子
憨憨猫 (作,作不够。觉,觉不够。)
古代对人的年龄都有固定的称谓,有的称谓直到现在还在使用,如果不熟悉这种种称谓,经常会闹笑话 未满周岁的婴儿称“襁褓"”。“襁( qiang是背负婴儿的布幅,长一尺二す,宽八す,用来把婴儿背在背上,以不影响劳作;“褓(b6o”是包裏婴儿的被子。后来就用“襁褓”来指代未满周岁的要儿,一直沿用到今天。 两三岁的幼儿称“孩提”。幼儿长到两三岁,已经可以提着、抱着,故称“孩提”,也可称“孩抱”“提孩”。此词也一直沿用到今天。 处于童年期的儿童泛称“垂髫”或“总角”。“髫(ti6o”是儿童前额下垂的头发。这 时期的儿童还没有开始戴帽子,因此头发下垂,故称“垂髫”。儿童把垂下来的头发分成两半,各自在头顶上扎成一个结,形状就像羊角,故称“总角”,“总”是一总聚找的意思古书中常见“总角之交”的说法,意思就是儿童时期的玩伴。 十三四岁的女孩称“豆蔻”。豆蔻是一种植物,春末初夏开花,花色淡红,非常鮮艳,因此用“豆蔻”来比喻未成年含苞待放的少女。杜牧的名句“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月初”就是形容的这个年龄的少女 十五岁的女子称“及笄”。“笄(戸”是古代盘头发用的警子。古代女子到了+五岁就 头发盘起来,用簪子绾住,表示已经成年了。这时,女子要行笄礼,笄礼就是女子的成年礼 十岁的男子称“弱冠”。男子到了二十岁要行冠礼,冠礼就是男子的成年礼,这时要把头发扎起来,扎成一个髻,戴上帽子,又称“加冠”。加冠之后,男子在原有的“姓名”之外,还要为自己再取一个“字”,比如岳飞字“鹏举”。只有加冠和取“字”之后,这个男子才具备了择偶成婚的资格,可以找女朋友下聘礼了。“加冠”因为要把头发扎起来,因此也称为“结发”,“结发夫妻”的称谓就是从这儿来的,形容夫妻在男子刚成年的时候就结合在了一起,后来引申为第一次成亲的夫妻。 引自第161页
44人阅读
憨憨猫对本书的所有笔记 · · · · · ·
-
“如花似玉”原来是形容男子
如花似玉”这个成语用来形容女子极其美丽,就像花儿和玉一样。“如花”好理解, 像花几一样美...
-
“孺子牛”做的是谁的牛
鲁迅先生的名句“俯首甘为孺子牛”,历来的解释都是表达了一种心甘情愿为大余服务、无私奉献...
-
“弱冠”指多少岁的男子
-
“傻瓜”的“瓜”是什么瓜
傻瓜”这个字眼大家说得实在是太多了,可是却从来没有人较真地问一向这个“瓜是什么“瓜",到...
-
“时髦”是哪个朝代最早用的
大概很多人都认为“时”这个词是只有今天才使用的日常用语吧,我要告诉您完全错误!这是传统...
> 查看全部52篇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