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辛格的哲学
“要想做事有绝对的把握,你必须无所不知,或者一无所知。”
每次成功只不过是买到一张解决更大难题的门票。
身处高位是教人如何决策,不是教人实质性的东西。大多数高官离职时的所感所思也就是他们任职时的所感所思,他们学到的是如何做决定,不是做什么样的决定。
每个人的生命中都会遇到一个时间点,那时他会意识到青春看似充满无限可能,实际上自己已经变成一个现实体。 生命不再是四周环绕着森林和山峰的广阔平原,他逐渐发现,他越过草原时其实走的是一条常规路线……
自由高于必然,选择是一种内在经验。他在关键的一段中写道:“自由不是一种明确的能力,而是一种内在的生命体验,一个做出有意义的选择的过程。”
这……并不意味着选择是没有限制的。每个人都是时代、国家和环境的产物。但除此之外,每个人都具有从根本上说难以分析的特质……历史的创造性本质,道德人格。然而,我们可以通过回顾来解释行为,行为是人们在内心做出选择后才发生的 …… 人只能从自身找到对行为的约束 。
“自由是……一种寻求自我激励的内在状态……自由不依赖存在而依赖对选择的认知,不依赖外部条件而依赖内在经验。”
和平可能确实是历史的终极目标,然而,在内心直面选择从而真正体验自由后,从个体的角度看,任何这种决定论的模式都是不对的,“无论人们如何理解事件的必然性,当这些事件发生时,这种必然性都无法对行动做出任何指引”。
人们拼命寻找解决社会问题的办法、解决经济问题的灵丹妙药,这证明了心灵的空虚。对他们来说,必然性是一种客观状态……他们总是认为再多一点儿知识、再多一个公式,就能解决物质世界中不断增加的困惑。 回过头来看那些看似很和平的时期,人们很少去追求和平。那些人似乎在无休止地追求和平的时期却难得安宁。
知识分子的贡献比较小不是因为其观点无人接受,而是因为其作用被人误解。人们对知识分子的追捧是出于错误的原因,是为了追求错误的目的……我们见得太多了,决策者希望从知识分子那里得到的不是思想而是支持。
我对洛克菲勒家族的敬意与日俱增……我感觉他们在发挥上层社会最有益的那种作用:鼓励优秀的人,而且他们也不采取官僚的那套做法,即每做一件事都假模假式地评估一番。”
西方宣称优越性必须基于人的尊严而不是生产力。民主之所以能在西方发挥作用,是因为西方对政府权力有某些特殊的限制,比如法治,比如普通人“相信政治不重要”。因此,“除非我们努力维护保护人的尊严的制度,否则自由的前途将十分暗淡”。
效率绝不是自由国家人民追求的唯一目标。
无论观念有多么虚妄,我们都不能空谈物质财富来跟它们斗。所有人都希望拥有价值观,因为只有有了价值观他们的生活才有意义。
当代的不安,尤其是年青一代的不安”,一定程度上是在“反抗生活的空虚,因为空虚的生活只知道‘实际’问题和物质利益,缺乏更深层次的目标……当代人的焦虑至少证明,人不能仅靠经济而活;人除了物质上的幸福,还需要生活的质量和目标”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