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读《追寻记忆的痕迹》Day 9:第24-26章
第五部的前三章讲的是分子水平的神经科学在治疗记忆相关疾病和精神疾病方面的应用。这首先呼应了Day5的“有趣vs有用”之辩,尽管科学家追求科学真理常常不是出于有用的考量,但在此过程中它几乎必然会产出有用的结果,即便是像理论物理或者航天探月那样“不食人间烟火”的领域,为制造那些高精尖仪器设备而开发的新技术在成熟之后也能投入民用造福大众。
第24章回顾了生物技术产业的发展,特别是它对制药业的革命性影响,与之相伴的则是象牙塔内学术型科学家对于产业和金钱的态度转变。但毫无疑问的是,科学家投身产业的最大动机,还是源于希望自己的科研成果能够造福人类的良好愿望。对于我国主流的公立大学体系,此处还隐含的一个问题是:如果象牙塔里的科研跟老百姓的生活没有半毛钱关系的话,老百姓为什么要花钱来养活这帮人并花巨额资金来投入科研?同时,科学研究的伦理问题也非常值得重视,这是中国大学教育中非常缺失的一环,贺建奎一手导演的“基因编辑婴儿”事件已经给我们敲响了警钟。
第25章首先指出了神经疾病与精神疾病的区别,特别是它们受到分子生物学影响的程度迥异这一尴尬局面。而精神疾病则存在器质性疾病和功能性疾病的错误二分,因为“所有的心理过程都是生物性的”!如果读过本书还不能认识到这一点,你就是继续陷入笛卡尔的二元论不能自拔。这一章关于焦虑障碍,特别是习得性恐惧的详细介绍,涉及了大量情绪心理学的知识,有兴趣的读者可以阅读我推荐的那本Shiota & Kalat主编的《情绪心理学》。另外,第526-528页的注释值得一读。
第26章主要介绍了治疗精神分裂症与抑郁症的药物以及原理。这些药物都是通过分子生物学取向的小鼠遗传学模型取得的。显然目前的研究程度还远远不够,让我们期待神经科学家能在未来取得更深入的研究成果,从而彻底攻克这些折磨人心的精神疾病!在我翻译的坎德尔第三本书The Disordered Mind中,会对各种神经和精神疾病有一个详细的介绍和论述。
〔内容解析〕
重要内容上文已经总结,这里补充少数细节。
第24章
1. 请重视本章提到的良性老年性健忘(“这种障碍既不始于老年也不是完全良性的”)和阿尔茨海默病,我们中的每一个人到了中老年都有很大概率患病。特别是阿尔茨海默病作为一种神经退行性疾病,它造成的不单单是失忆,而是一个由自己知道自己开始失忆到自己不知道自己已经失忆的过程,一个旧记忆逐渐消失新记忆无法形成的过程,一个感受到心理上的自我无可挽回地渐渐逝去的过程。当我已经不知道自己是谁时,装着我的那具躯壳又为何而活着?此处推荐朱利安·摩尔主演的电影《依然爱丽丝》,非常直观生动地表现了阿尔茨海默病人的状态。失忆并不是小毛病或者小浪漫,失去了记忆,我们就什么都不是。
2. 第354页“两个相互交叉的议题”那一整段都说得特别好,关于科研与伦理之辩。
第25章
3. 读到第360-361页时想起,心理学论文最喜欢引用的三位作者分别是达尔文、弗洛伊德和詹姆斯。
第26章
4. 第379页又一次展示了还原论的研究思路:“通过把复杂精神疾病拆解为更简单、更易分析的分子成分,我们就可以让基因修饰小鼠在这些疾病的研究中充当有价值的模型。”
〔延伸阅读〕
一般人对于情绪的认识可以说离心理学和神经科学的靠谱知识非常远,换句话说,很多人对于情绪的认识非常不靠谱非常民间。特地指出这一点,是因为情绪常常与“感性”划等号,而我们对于“理性”的认识反倒跟科学上的看法比较一致。但情绪对我们每一个人是如此重要,我觉得非常有必要建立一种合适的情绪观,比如情绪和身体感受以及生理反应的关系,情绪的身体感受在大脑中如何表征,身体感受与大脑又是什么关系(警惕二元论),什么是情绪性记忆,等等。第25章已经粗略地讲述了一些相关知识,在此要隆重推荐的则是,第363页提到的达马西奥的名著《笛卡尔的错误》,它对我在知识层面的影响恐怕更甚于本书。
〔译事探讨〕
不知道大家在读任何一本书时是否留意过书中对于阿拉伯数字(1234)和汉字数字(一二三四)使用的处理。这个其实是有国标《GBT 15835-2011 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但事实上,大多数情况下数字的使用是阿拉伯数字和汉字数字皆可的,国标对于多数情况都没有硬性规定,具体使用哪一种,主要根据上下文灵活处理,便于阅读和理解,兼顾文本的美观。
一开始我作为外行当然是没有注意过这个问题,是责编在校对时提出了这个问题,但我在核稿时总发现很多规则上不一致的操作,最终我自己琢磨出了一套独门规则:
1. 表示具体世纪年月日点时间的统一用阿拉伯数字。
2. 对于巨大的数字,采取阿拉伯数字与汉字结合,比如100万、1000亿。
3. 对于十以上、万以内的数字,凡是约数、概数意味的都用汉字,比如两千(除非根据上下文此处有计算或者对比的意味,则用阿拉伯数字2000更清晰,注意,“2千”这种表达是不规范的);其余的,精确具体数字都用阿拉伯数字。
4. 对于一到十的使用,由于一二(两)三通常习惯了用汉字,那么剩下的几个数怎么用,则主要取决于在这一页或这一段的上下文里有没有一二(两)三以保持文本上的和谐。
5. 可能一个比较特殊的处理是,英文的decade通常是约数,译为“十年”(第383页),而ten years显然是确数,译为“10年”(第378页)。
私享史对本书的所有笔记 · · · · · ·
-
一起读《追寻记忆的痕迹》Day 7:第17-19章
昨天已经谈到,坎德尔在完成了模拟行为的细胞水平研究之后,今天进入的是基因水平。还是一句...
-
一起读《追寻记忆的痕迹》Day 8:第20-23章
在第三部关于内隐记忆的研究告一段落之后,第四部进入对外显记忆的研究。一开篇作者已经说了...
-
一起读《追寻记忆的痕迹》Day 9:第24-26章
-
一起读《追寻记忆的痕迹》Day 10:第27-28章
第27章重返了作者的初爱和老本行精神分析,但作者的目的是想把已经沦为伪科学的精神分析往生...
-
一起读《追寻记忆的痕迹》Day 11:第29-30章
今天是一起读的最后一天,这本书译者序的落款时间也是去年今日,这并非巧合,因为今天是我的...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