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5页 后现代主义文学
一、后现代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 (一)时代背景:后现代主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社会中出现的范围广泛的文化倾向,它在70至80年代达到了高潮。 (二)具体含义:对后现代主义文学存在着许多不同的解释,他们涉及的主要是后现代主义和现代主义的关系。 1.一种意见认为,后现代主义是现代主义的发展和延伸,它继续了现代主义“反传统”的文学实验。 2.另一种意见,是把后现代主义归结为对现代主义的决裂和反派,表现了后现代主义抛弃现代主义文学的内容和形式的企图。在后现代主义作家看来,不仅现代主义前的文学传统已不合时宜,在其发展过程中变得日益陈旧。 3.持不同社会文化立场的西方学者曾对后现代主义问题进行广泛深入的争论,虽然对一些问题他们仍各持己见,但随着对这一问题研究的日益深入,人们已普遍认为,后现代主义虽然与现代主义有密切的联系,但它又是与现代主义明显有别的新的文化倾向和文学思潮。 (三)基本特征: 1.作为社会文化思潮的后现代主义是西方后工业社会的特殊产物。 A.所谓后工业社会是针对于工业社会而言的。在工业社会中,社会分层的标准是所有权,而后工业社会的分层标准则是教育和知识。它以科学技术和信息为基础,是以知识组织起来的社会。这样,传统的生产方式和社会结构就被摧毁了。 B.后工业时代文化的命运陷入这样一种困境,几乎无所不包。另一方面,也正因为这样,它失去了神圣性,完全被大众化,是人人可以享受的日常消费。文化甚至被技术化、工业化,并无艺术天赋和深厚艺术修养的人也可以在计算机上设计生产出精美的艺术品来。 2.后现代主义深受各种非理性主义的影响,这和现代主义是相似的,但进一步看又有很大不同。 A.后现代主义主要受存在主义,特别是海德格尔哲学的影响,并和后结构主义合流。存在主义哲学反映了西方现代人对存在的困惑,它还试图赋予处于荒诞世界中的人以崇高的意义。人的存在先于本质、存在的荒诞性、自由选择的意志等,是存在主义的基本命题。 B.解构主义试图借用结构主义的术语和概念来推翻结构主义的理论基础,是一种彻底的怀疑主义和彻底的虚无主义。关于文学,它否定作品在它们使用的语言范畴内可能确立自己的结构整体性和含义。 C.后结构主义的理论家认为,在文学研究中,结构的观念是目的论的产物,因为结构被看成是某种特定的目的或中心确立并为它们服务构造,是使目的呈现于作品全过程的一种手段,是目的和中心建立并组织起结构。 二、后现代主义文学德发展。 通过和现代主义文学的比较,可以看出后现代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 (一)现代主义文学是激烈反传统的,但现代主义文学在摒弃传统文学的创作原则之后,还尝试建立起自己的规则和范例。后现代主义则把现代主义本来就很激进的反叛推向极端。 (二)在某种意义上,现代主义是在“上帝死了”以后,处于“荒原”中的作家要创新出新的神圣来所作的努力,但后现代主义作家则不同,它们不再追求终极价值。在他们看来,一切传统意义上对崇高事物的信念都是话语的短暂产物,不值得真诚对待。历史失去了方向和意义,社会体系不可改变。它们不愿意对重大问题进行严肃认真的思考,甚至无视这些问题本身。他们不在试图给世界以意义。 (三)现代主义文学作品具有深沉的内容,存在一种隐藏在表面之下的意义。吁请读者理解,并且可以被理解。后现代主义反对现代主义关于深度的神话,拒斥孤独感、焦灼感之类的深沉意识,将其消解或平面化;甚至否定文学的价值论和本体论。 (四)如果现代主义毕竟还把世界看成整体,那么后现代主义则干脆视世界为碎片。如果现代主义作品中还有一种中心意义和为这种中心意义服务的结构,那么现代主义则否定这种中心和结构的存在。 (五)现代主义文学的精英意识和优雅的形式是他们和通俗文学泾渭分明,而后现代主义文学则要打破精英文学和大众文学的界限,出现了明显的向大众文学和亚文学靠拢的倾向。有的作品干脆以大众化的文化消费品的形式出现,并试图模糊文学与非文学的界限。 (五)后现代主义的写作原则和风格显现出两种十分不同的趋向。一种是抛弃现代主义作家的艰深文学实验,从通俗文学、科幻小说、美国西部小说,以及其他一些被看作是亚文学的题材和作品中汲取养料,试图填平精英文学和大众文学之间的鸿沟。另一种是继续推进现代主义文学实验,并且超越它。 三、后现代主义的重要流派和作家。 (一)存在主义文学。存在主义文学的基本主题是揭露世界和人的存在的荒诞性,肯定人的存在先于人的本质,表现人在荒诞、绝望的情况中的精神自由和自由的选择。反对“宿命论”并不只是要人意识到自己陷入了精神的绝境,还尝试以自我选择给在荒诞中苦苦挣扎的人们指出一条出路。 阿尔贝.加缪是存在主义文学的重要的代表作家。《局外人》、《鼠疫》。 (二)荒诞派喜剧。它是“对某些存在主义和存在主义之后的哲学概念的艺术吸收”,揭示了世界人的处境和人自身的生存状态的荒诞性,突破了传统戏剧的一切基本规律。从这个角度说,荒诞派戏剧也是存在主义在舞台艺术上的变体。 法国的欧仁.尤内斯库,《秃头歌女》。 英国哈洛尔德.品特,《生日晚会》。 美国爱德华.阿尔比《美国之梦》。 (三)新小说。它只是一个松散的俱乐部式的文学团体。成员对很多问题的观点并不一致,但他们对小说和小说技巧的看法、他们的文学实验都是激烈反传统的,他们要彻底打破传统小说模式,全面革新小说艺术。新小说家贬低文学的思想性和倾向性,对文学的社会意义和道德功能没有兴趣,关切的是技巧和表现手法。 萨洛特的论文集《怀疑的时代》被认为是新小说的宣言书。 (四)“垮掉的一代”。二次世界大战后出现于美国。一群松散的结合在一起的年轻人,唯一的共同之处是他们对社会公认的一切都背道而驰的态度。基本特点是 1.在思想倾向上,深受欧美存在主义某些观点的影响。关心的中心问题是个人在当代社会中的生存状态,抗议社会对他们的压迫,但往往以颓废、堕落、犯罪来表现他们的脱俗与传统的价值和行为规范抗衡。 2.在艺术上,他们标榜以全盘否定高雅文化为特点,追求无节制的自我放纵。作品的结构无拘无束乃至杂乱无章,语言粗糙甚至粗鄙。 杰克.凯鲁亚克《在路上》。 (五)黑色幽默。所谓黑色幽默就是阴郁的幽默,绞刑架下的幽默。它以表面的轻快调侃、玩世不恭实则无可奈何的语调叙述阴郁而可怖的故事,从而产生荒诞不经、滑稽可笑的喜剧效果。它的基本特征是在思想上它深受存在主义的影响。大多数黑色幽默作家都关注现实,对现实的荒诞有一种深沉的痛苦和愤怒。小说上情节结构具有非逻辑性,作者甚至有意识的突出情节中各种不可调和的矛盾,作为小说寓意的基础。小说的主人公往往是性格乖僻的反英雄。作者既同情他们的处境,又对他们加以适度的嘲弄。 (六)魔幻现实主义。魔幻现实主义作家一般很关心祖国和人民的命运,他们的作品具有丰富的社会内容,这在当代文学中显得十分突出。魔幻现实主义作品的基本题材都来自现实生活,但又被作家改变了本来面目而披上一层神秘色彩,同时作家又大量引入各种超自然力量,从而创造出一种扑朔迷离的新现实。但他们在小说中变现实为魔幻却又不失其真。魔幻现实主义作品的深刻寓意,非凡的艺术造诣、鲜明的民族色彩,和广泛的群众性,使它做到了高雅和大众化的奇妙结合。 哥伦比亚的加西亚.马尔克斯是重要的魔幻现实主义代表作家。《百年孤独》 小结: ✔后现代主义所依托的哲学有着需要认真研究的丰富内涵。 ✔从现实的、文学的层面来说,它虽然具有偏激、广泛的文化否定主义和虚无主义倾向,但当不少西方人陶醉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社会的繁荣、复兴,和文学领域中现实主义的成就时,作为一种“颠覆性”的思潮,后现代主义却对此,并进而对整个西方的思想和文化传统,及社会机制提出了尖锐的责难。在后现代主作品表面的冷漠和玩世不恭的后面,人们不难察觉到后现代人精神上的迷茫紊乱和痛苦,引发人们去思考西方后现代社会的各种问题,这是不可忽视的。 ✔后现代文学在文学实践中的种种探索也并非没有积极意义,并非总是破坏性而无建树性的。由于多元并存的后现代文学具有极大的包容性,被归入后现代主义范畴的各种文学现象自然也不能同日而语,它们的社会和审美价值在文学史上的意义很不平衡。所以这些都需要具体、深入的研究分析。
味良对本书的所有笔记 · · · · · ·
-
85页 20世纪苏俄文学
20世纪俄苏文学在继承和发扬19世纪俄罗斯文学的基础上,开拓创新,形象地反映了本民族曲折行...
-
126页 现代主义文学
一、现代主义文学的形成和基本特征。 (一)形成要素: 1.产生的时代背景: A.19世纪中后期到20...
-
185页 后现代主义文学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