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马,不设防的城市》富含诚实的描述。片子首映后,罗西里尼曾说:“当时情形即是如此!"( This is the way things are!)而这句话后来即成为新现实主义运动的座右铭。在战前,被法西斯政权所压抑窒息的电影工作者的创作才能,因《罗马,不设防的城市》而复苏了。其后几年间,一连串光芒四射的片子使意大利电影跻身于国际舞台。这个运动的主要成员有罗西里尼、维斯康蒂、德西卡,以及著名编剧柴伐蒂尼。虽然这些导演关切的事物各自不同,前期及后期的作品相差颇多,在风格和意识形态上却很相近。罗西里尼强调道德层面,他说:“对我来说,新现实主义最重要的是从道德立场去看世界,然后才是美学。其开端是道德。”德西卡、柴伐蒂尼及维斯康蒂也都以道德作为新现实主义的试金石。
这个运动的主要意识形态可归纳如下:(1)新民主精神,着重一般人(如劳工、农人及工厂作业人员)的价值;(2)具同情的观点,不愿轻率下判断;(3)集中描写意大利法西斯时期及战争后遗症:贫穷、失业、娼妓、黑市等;(4)基督教及马克思主义的人道主义;(5)强调情感而非抽象意念。
新现实主义的风格形式包括:(1)避免精巧的情节故事,代之以松散的结构;(2)纪录片的视觉风格;(3)用实景一一多为外景一一而不用搭景;(4)用非职业演员,甚至连主角也用非职业演员;(5)避免文学性对白,而代之以口语对话,包括方言;(6)剪辑、摄影及灯光避免花巧,而制造“没有风格”的风格。引自 第十一章 理 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