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现象学》的任务
在整个论述过程中,黑格尔没有提到任何一位哲学家持有他认为必须拒斥的认识论观点。在某种程度上,黑格尔是在批判所有经验论哲学家——洛克、贝克莱、休谟以及其他许多人——所共有的假设。不过所有读者都可以清楚地看出,他的主要靶子是康德。康德认为我们永远无法认识实在本身,因为我们只能在空间、时间和因果性的框架之内理解我们的经验。而空间、时间和因果性并非实在的组成部分,而是我们把握实在所必需的形式,因此我们永远无法认识不依赖于我们认识的事物。
在另一部著作《小逻辑》中,黑格尔的确给出了其对手的名字,并对他作了类似的批判(虽然像是要显示其思想的丰富性,他是以略为不同的论证令人信服地阐明观点的)。这段话很值得引用,因为其结尾的一则类比指出了前进的道路:
“康德指出,我们在进行工作以前,必须对用来工作的工具先行认识;假如工具不完善,则一切工作将归徒劳。……但对认识的考察只能通过认识活动来完成。考察所谓认识的工具,与对认识加以认识,乃是一回事。但试图在我们认识之前进行认识,其荒谬可笑实无异于某学究的聪明办法:在没有学会游泳以前,切勿冒险下水。 此学究的愚蠢之举所带来的教益很清楚。”
要想学会游泳,我们必须勇敢地跳入激流;要想认识实在,我们必须勇敢地跳入作为我们一切认识出发点的意识之流。唯一可能的认识进路就是从意识向它自身显现的内部去考察意识,换言之就是一种精神的现象学。我们不从那些复杂的怀疑,而是从一种自视为真正知识的简单意识形式出发。然而,这种简单意识形式将会证明自己还达不到真正的知识,于是就发展成另一种意识形式。而后者也将表明自己是不完善的,于是发展成其他某种东西,这一过程将持续下去,直到我们达到真正的知识为止。
ギリシアの幸子对本书的所有笔记 · · · · · ·
-
《精神现象学》的任务
-
欲望着的精神
黑格尔的自我意识概念很重要,它以不同方式影响了马克思主义和存在主义思想家。黑格尔强调,...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