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争战一千年
#安静# (静静)
在读 你一定爱读的极简欧洲史
Q1、罗马帝国内部分裂线
四帝共治: 指罗马帝国在公元293年开始实行的四个皇帝共同治理帝国的政体。
由戴克里先提出并实施,将帝国分为东西两部分,每部分由一位皇帝管辖,称为“奥古斯都”,每位奥古斯都再指定一位助手和继承人,称为“恺撒”。
四帝共治制在戴克里先在位期间运行良好,但他退位后便迅速崩溃。
君士坦丁统治: 他是帝国的西部奥古斯都(参见四帝共治制)君士坦提乌斯一世·克罗尔的长子。
戴克里先的继承者、东部奥古斯都伽列里乌斯死后,4位奥古斯都:李锡尼、马克森提乌斯、马克西米努斯和君士坦丁于311年展开夺权斗争。
君士坦丁和 李锡尼 合作。
公元313年,李锡尼在小亚细亚战胜马克西米努斯,与君士坦丁瓜分了帝国 。
两位奥古斯都同时签署了米兰敕令,给予基督教在帝国境内的合法地位。在教会史上,这是一件头等大事。其背景是基于政治的意图,想要争取广大的基督徒的支持,并对幼发拉底河防务进行监督。
公元316年,君士坦丁夺取李锡尼在巴尔干半岛的领地。公元324年,君士坦丁在亚德里雅那堡和克里索普利斯大败李锡尼,后者在保住性命的保证下投降。然而,君士坦丁在公元325年以阴谋叛变和私通蛮族的罪名将李锡尼绞死。从此,君士坦丁成为罗马世界的统治者。
君士坦丁一世于公元330年将罗马帝国的首都从罗马迁到拜占庭,并将该地改名为君士坦丁堡。
君士坦丁王朝(305-364年)
瓦伦提斯王朝(364-394年)
狄奥多西王朝(379-395年)
罗马帝国分裂,历史事件,指的是395年1月17日,罗马皇帝狄奥多西(346—395)逝世把国土分给两个儿子继承导致罗马帝国分裂的故事。 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罗马帝国(395年) 。
Q2、东西罗马的灭亡
西罗马,公元476年。日耳曼蛮族
公元1世纪,罗马军便曾跨越莱茵河远征,进犯当今德国所在地,这次入侵很短命,蛮族摧毁了这些军队,也对罗马帝国有了认识。日耳曼蛮族也曾于公元3世纪多次来犯,差点就忘了罗马帝国,当时罗马帝国风雨飘摇,许多上帝才上台就下台。无力抵御外敌。帝国苟延残喘。但境内多处成了日耳曼人的定居地。“” 罗马军队把定居在境内的日耳曼人网罗进来,因此,在5世纪侵略行动中,两方均有日耳曼人参与,罗马军队甚至有一半日耳曼人。日耳曼人没有接掌罗马帝国的欲望,他们只是侵略者,不想成为征服者,他们只想分一杯羹,在这块土地上安定下来 引自 第三章 争战一千年 这场闹剧终于被一个日耳曼将军打断,公元476年,他决定不扶植傀儡政权,由自己公然称王。奥多亚克,他接掌了帝国,但没有自封为帝,而是自称意大利王,他把西罗马帝国的王权象征-皇冠和王袍包好,送到另一位皇帝在位的君士坦丁堡去,等于承认了那位皇帝的治权。 但西方不再是一个统一的帝国,而是并立着一个个由不同日耳曼民族所建立的小王国 引自 第三章 争战一千年 日耳曼民族皈依基督教
入侵前,日耳曼民族部分曾经信奉阿里乌教派(是基督教的一支被视为异端的流派)。入侵后,皈依基督教
此时的西方不再是一个统一的帝国,而是并立着一个个由不同日耳曼民族所建立的小王国。
西罗马帝国灰飞烟灭,取而代之的是结构非常原始的国际,国王,也就是先前的日耳曼战士首领,他将土地分发给了自己的子弟兵,二这些下属必须提供国王打仗所需的战力作为回报,一个国家就建基于这样的关系上。如此,国王不必征税或成立繁复的政府系统便可拥有军队,经由这种方式握有的土地被称为“封地” 引自 第五章 有国王的民主,没国王的极权
法兰克王国(Frankish Kingdom),是公元481年到843年由日耳曼人的一支法兰克人在西欧建立的封建王国,分为墨洛温王朝(481-751年)和加洛林王朝(751年-843年),加洛林王朝全盛时期称“查理曼帝国”。
法兰克王国843年内部分裂为三个部分,发展出不同的习俗、民风、语言。称为后来独立国家(法国、意大利、德国)的雏形。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