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页 第二章 两晋诗坛
味良
读过 中国文学史(第二卷)
一、陆机,潘岳与太康诗风。 (一)政治旋涡中诗人的浮沉。 由于西进王室内部矛盾十分复杂,文人们在政治斗争的漩涡中几经浮沉,演出了一幕幕人生的悲剧。 (二)成才成为创作的目标。 西晋诗人多以才华自负,他们努力驰骋文思以展现自己的才华。为了逞才,他们对当时最能表现才华的磁浮都十分重视,辞赋创作。既为他们带来了巨大的名誉,艺术技巧方面得到很好的训练,而他们的才华也的确十分突出。 (三)繁缛:太康诗风的特征。 由于时代的原因,潘、陆诸人不可能唱出建安诗歌的慷慨之音,也不会写出阮籍那种寄托遥身的作品,他们的努力表现在两个方面。 1.一是拟古。 2.二是追求形式技巧的进步,并表现出繁缛的诗风。繁,指描写繁复、详尽,不避繁琐。缛,指色彩华丽。与汉魏古诗相比,太康诗风“繁缛”的特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A.语言由朴素古直驱向华丽藻饰。 B.描写由简单趋向繁复。 C.句式由散型趋向骈偶。 二、左思、张协与刘琨。 (一)咏史诗的渊源与特征。左思的《咏史》八首,开创了咏史诗借咏史以咏怀的新路,成为后世诗人效法的范例。这是他对中国诗歌史的独特贡献。 1.渊源:咏史为诗的题材始于东汉的班固。 2.特征: A.寒士的不平与抗争。左思《咏史》诗的内容主要是寒士的不平,及对士族的蔑视与抗争。 B.典以怨的诗风与建安风骨的再现。 (二)张协兄弟的诗。 (三)刘琨的诗。感情深厚,风格雄峻,与建安风骨一脉相承。 三、郭璞的游仙诗。 (一)游仙诗溯源。名篇始于曹植,但以仙游为题材,则可上溯到战国时期。 (二)乖远玄宗与坎壈咏怀。 (三)文采富艳寄托高远。 四、王羲之与兰亭唱和。 (一)《兰亭集序》与兰亭诗。 1.《兰亭集序》前半记述这次盛会,概况写山川之美,饮酒吟咏之乐;后半由眼前之乐,想到人生之短促,以感慨作结,令人遐想无限。 2.兰亭诗: A.内容:或抒写山水游赏之乐,表现出山水审美的情趣或由山水直接抒发玄理。 B.主题:写游赏的乐趣包括山水之美,饮酒之乐,临流赋诗之雅兴,其中心内容是在美好的自然与人文环境中得到审美愉悦。 C.审美价值:兰亭诗无论是写山水还是写玄理,艺术水平都不高,但标志着诗人已开始留意山水审美,并从山水中体悟玄理,这种尝试预示着山水诗将要兴起。 (三)文人雅集、诗酒唱和及其对后代的影
味良对本书的所有笔记 · · · · · ·
-
3页 魏晋南北朝文学 绪论
从魏晋开始,经历南北朝,包括唐代前期,是中国文学中古期的第一段。 一、文学的自觉与文学批...
-
29页 第一章 从建安风骨到正始之音
一、曹操与曹丕。 (一)学习汉乐府结出的硕果。 曹操曾收罗人才,对几乎失传的汉代音乐歌舞...
-
42页 第二章 两晋诗坛
-
59页 第三章 陶渊明
一、陶渊明的人生道路与思想性格。 (一)以辞彭泽令为界的前期与后期。 1.此前,他不断在官...
-
76页 第四章 南北朝民歌
一、南朝民歌与吴、楚风情。 (一)吴歌与西曲。 吴歌与西曲虽同属南朝民歌,但由于产生在不...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