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讲 三咏赤壁
Summum Bonum🍀 (人生到處知何似 應似飛鴻踏雪泥)
读过 苏轼十讲
结合小序来解读,苏轼应该是被雨淋了,但在“同行皆狼狈”时,他却穿着芒鞋,拄着竹杖,在风雨中吟啸徐行,直到雨过天晴。所以这个“一蓑”不是一件蓑衣,这个“蓑”是个特殊的量词,表示一件蓑衣足以抵挡的雨量,也就是不太大的春雨。东坡词中与此相似的量词,还有《如梦令》(为向东坡传语)中“江上一犁春雨”(《东坡乐府笺》卷三)的“犁”,这“一犁”表示恰宜犁地春耕的合适雨量。 引自 六、也无风雨也无晴 以前高中的时候学这首词从来没意识到“一蓑”的特殊,古人对于自然现象的这种模糊性计量定位还蛮有趣的~
858人阅读
Summum Bonum🍀对本书的所有笔记 · · · · · ·
-
第四讲 三咏赤壁
-
第七讲 东坡居士的『家』
《如梦令》这个曲调可能本来就给人追忆如梦往事的感受,玉堂深处的苏轼以此表明,他念念不忘...
-
第八讲 元祐党争
次联以后事相托,家口相累,宛然一篇遗嘱。通常有人生百年之说,而此时苏轼オ四十四岁,还不...
> 查看全部3篇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