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历对新常规的拒绝
一个解决问题的方案是使考评过程更为制度化和精确化,但弘历对之不感兴趣。一位御使曾批评督抚们写的人事考语充满了陈词濫调、空言套语,如“精明、能干、谨慎、实在”,却很少提到他们的具体政绩。这位御使希望考语能反映官员的具体表现,按统一格式列举他们具体做了些什么。如果被举荐人的表现与推荐不符,他的荐主要承担责任。 弘历回应说,这个方案表面上来看不是没有道理,但什么是具体政绩呢?该御使所建议的“兴学、强化保甲”等项同样是“空言”。说到底,如果保甲确实曾得到过加强,地方官为什么不能及时抓获土匪和逃犯呢?更深入一层来看问题,人治而非法治的重要原则不可能通过只会产生俗套公文的程序来实现。弘历因而否决了任何进一步制度化的解决办法,特别是否决了为使政府仪式化和形式化而制造出更多文牍的方案。然而,一旦君主否定了更为有效的制度常规,答案是什么呢?显然只能是君权对官僚机器的直接介人。 引自 弘历对新常规的拒绝
40人阅读
Jingny对本书的所有笔记 · · · · · ·
-
三年考绩
这种拘谨果板的程序是官僚生态的自然产物,也反映了运用这些程序的人们的心态。首先,人们需...
-
庇护对抗纪律
各省巡抚既是现任行政首长又是考评官。因此,他们在行动上会因其职务而有身不由己之处。其中...
-
弘历对新常规的拒绝
-
礼仪行为
结果,行省和京城的高级官员是根据两套规则行事:在形式上,他们仍然受到行政处分则例的制约...
-
常规化:转移到安全轨道
卡尔・曼海姆( Karl Mannheim)曾指出:“官僚思维的基本倾向是把所有的政治问题化约为行...
> 查看全部14篇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