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分子的不幸
说到信仰,我和我老师有种本质的不同。他老人家是基督徒,又对儒学击节赞赏;他告诉我说,只要身体条件许可,他每年都要去趟以色列他对犹太教也有兴趣;至于割没割包皮,因为没有和他老人家同浴的机会,我不知道。但我知道,他是一个信仰的爱好者。我相信他对我的看法是:可恨的无神论者,马基雅弗利分子。我并不以此为耻。说到马基雅弗利,一般人都急于和他划清界限。因为他胆敢把道义、信仰全抛开,赤裸裸地谈到利害;但是真正的知识分子对他的评价不低,赤裸裸地谈利害,就接近于理智。 引自 知识分子的不幸 尼可罗·马基亚维利(NiccolòMachiavelli,1469年5月23日—1527年6月22日)是意大利的政治哲学家、音乐家、诗人、和浪漫喜剧剧作家。他是意大利文艺复兴中的重要人物,尤其是他所写下的《论李维》一书中的共和主义理论。
马基雅维利他是中世纪晚期意大利新兴资产阶级代表,主张结束意大利在政治上的分裂状态,建立强大的中央集权国家。他强调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权术政治、残暴、狡诈、伪善、谎言和背信弃义等,只要有助于君主统治就都是正当的。这一思想被后人称为“马基雅维利主义”。他还著有《论战争艺术》(1520)和《佛罗伦萨史》(1525)等。
马基雅维利有关政治、法律思想的主要著作有《论提图斯·李维乌斯的前十卷》。他很少直接论述法律,但作为近代资产阶级政治学说的奠基人之一,他的政治思想对后世西方法律思想具有重要影响。马基雅维利强烈要求统一意大利,反对罗马教会和贵族割据势力;他推崇共和政体,但又认为在当时政治条件下,只能实行君主专制。在中世纪后期政治思想家中,他第一个明显地摆脱了神学和伦理学的束缚,为政治学和法学开辟了走向独立学科的道路。他主张国家至上,将国家权力作为法的基础。 马基雅维利的政治哲学是科学性的经验哲学,并不谈论目的是善意的还是邪恶的,只说明为达到目的应该采用的手段。在当时,人们普遍赞叹这种利用高超的手段赢得声誉的行为,尤其在马基雅维利生活的意大利,这种赞叹几乎是空前绝后的。尽管崇尚手段和希望意大利统一这两件事并存于马基雅维利心中,但它们并未合二为一。他认为,承担祖国统一大业是出于对权势和名望的热爱之心。
76人阅读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