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奈保尔家书》背后的教育
“作家想写出好作品,先得能生存下去,可是待在办公室里,一日四餐有保证的人没有一个能写出好作品”。“Fish and Chips”我想这道菜之所以有名,应该源于此。“他跟猪油一样白,一样厚,一样肿胀不堪”“你仔细打量他,会觉得他是一个大得过分的婴儿:胖乎乎,脸圆圆,肉乎乎”(生动诙谐的外貌形象描述, 第一次看到这样的比喻)“颜色是那种从绿颜料管里挤出来的色彩,明丽鲜亮到让人难以置信,就跟明信片上的水彩画一样” 这个比喻我记住了。“抓住一个点,只关注一个方面,然后再写另一个方面…不要想穷尽方方面面,但是不管写了什么,务必表述完整”(老奈保尔对儿子在日常写作上的教导,真的让人羡慕)来自奈保尔家人对远在牛津的儿子的圣诞问候,平平淡淡中饱含了爱。“他面无表情,有一种石头般坚硬的骄傲…她在他的眼中看到了悲伤的阴云”(赞叹于大作家们总是能将一些比喻运用得如此到位…)“为自己而艺术”(老奈保尔作为一个记者,编辑,作家,他以自己的人生经验忠告自己的儿子,如何创作小说。对我来说是一份很大的收获,至少引起了我的思考)“你可以回到家里,过我渴望的生活:专心写作,读书,做喜欢做的事情”(读到这里,我可以粗略地明白奈保尔何以在后来成为一名伟大的诺奖作家,这背后有着一个如此睿智开明的父亲无条件的爱和支持啊)“在泛黄的树叶和泛黄的世人的泛黄的世界里”(写诗不止需要思想和感情,还要对遣词造句有感觉才行呐)“接受教育不等于拿学位…教育以为着更多,它应该培养人文情怀,为生命增加闲适的片段,让人具备思考的能力”(我想一直到今天,还是会有大部分的教育机构及教育工作者,也没弄清楚什么才是真正的教育,所以才有了一批批体制下的高分低能儿,而我属于那个低分低能儿)“每一天都是一次探险”(这基本上也是我这个星期的状态,尤其是在读奈保尔和家人们的这本厚厚的书信集时,我感觉每一次阅读都是一种多巴胺分泌特活跃的体验)哈哈,我并没有女权主义的倾向和愤怒,但是读到这句实诚的来自一个男人对男性这个物种进行真实揭露时,不禁要为其勇气和真诚点赞。真的很羡慕作家们能够流畅自然地描写景色还能让人印象深刻,这个能力是我近期在学习并并渴望能学会的。每次想要描述景色时,我总是想要拼出一大串浮夸华丽的辞藻硬生生地组合在一起,丝毫没有血肉。所以最近在阅读时,非常珍惜每一句每一段写得好的景色描述。不出所料,希万最后也顺利地通过政府奖学金攻读了牛津大学。仿佛每一个成功人士的背后,其实都已冥冥之中确定好了,而他有着这样一个伟大的时刻鞭策他多读书的哥哥,让你觉得最后他也能和奈保尔一样的成功,丝毫没有一点意外。看到老奈保尔在这本书里所渗透的对子女们的教育和爱,你真的会感概,拼爹不一定只能是粗俗地拼财富,真正高级意义上的拼爹,拼的是家庭文化,家庭教育。“我的一切都是他给的” (一生穷困潦倒爱养花爱赏画的老奈保尔,给予他的孩子们最大的,是他的点滴的艺术修养和文化涵养。以至于后来的书信中,奈保尔也自己承认了他越来越像他的父亲,习惯于五点左右起床叫醒身边的人然后再睡回笼觉,读书,扣扣子的位置,打字的姿势等等,无处不是父亲的复制。读完这本本厚厚的家庭书信集,你能感受到,奈保尔能成为一个成功的作家,一点都不让读者们意外。因为他有着一个伟大的老奈保尔。
38人阅读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