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雀花王朝之亨利三世和爱德华一世
金雀花王朝的第四位英格兰国王:
【亨利三世】(1216-1272在位)——被宪章制约的亨利三世从幼年加冕到暮年看着王国风雨飘摇,终究还是没有实现他的雄心壮志
1216年,年仅9岁的亨利三世即位;即位之初,王国由彭布罗克伯爵威廉马歇尔领衔的摄政大臣管理。约翰没有给亨利三世留下和平的王国,但还是给他留下了一群忠诚的支持者。
230/金雀花王朝 约翰在临终前托孤给年迈的布罗克伯爵威廉·马歇尔,要他做儿子的监护人。年迈的马歇尔接受了这使命:“假如除了我之外,全世界都背弃这个孩子,陛下知道我会怎么做吗?我会把他抗在自己肩头……我会永远和他在一起,绝不会辜负他,从一个岛屿奔赴到另一个,从一片土地到另一片,哪怕我要乞讨为生。” 1219年威廉·马歇尔卧病在床,忍受病魔摧残的时候,唤来了十二岁的国王…然后告诫国王要比他父亲更恪守美德:“我哀求上帝我主,如果我曾经让他满意过,那么请他一定保佑陛下,让陛下成长为一个可敬可佩的人,如果陛下追寻某位邪恶的先人足迹,希望像他一样,那我我向上帝、玛丽亚之子起到,让陛下早点死掉,免得堕落。” 引自 巩固遗产 1225年1月,国王政府宣布【重新颁布《大宪章》】,作为政治交换的价码,诸侯同意国王征收更多的税赋。《大宪章》决定了国王和贵族争斗的具体条件,这次重新颁布的《大宪章》,被钉在了教堂大门,被英格兰全境各城镇公开展出,它的精神代表了英格兰国王的义务,即在其自己制定的法律界限之内统治。这是约翰国王留给英格兰的遗产,然后被亨利三世进一步巩固。《大宪章》不仅改变了亨利三世的统治,还影响了未来的每一位英格兰国王,成为了政治原则的象征表达,对后世的立法的影响甚至超过当时。
1227年,亨利成年亲政,他可以组织自己的内廷,独立于自己的谋臣。但实际上,实权还是掌握在谋臣手中,不仅是亨利三世自幼以来对于摄政政府的依赖,也是他对治理国家不感兴趣,更是他缺乏掌握朝廷的力量。直至1234年,他才真正意义的执掌朝政——一位在《大宪章》约束下,符合国民精神的国王。
1258年,贵族武装觐见国王以反对横行霸道的吕西尼昂家族和外邦人,为了进一步改革减少腐败、制约王权,贵族们提出了设计更广泛的改革,后被称为【《牛津条例》】。1262年,亨利三世得到教皇的支持,废除了《牛津条例》;1263年,德.孟福尔唯有发动战争,通过武力征服迫使亨利三世遵守条约。由亨利三世和其儿子爱德华王子领衔的王军蒙受了一场可耻的惨败,亨利三世被俘,爱德华作为人质以换取父亲名义上的国王头衔。这一次战争被称为【刘易斯之战】,战后恢复了《牛津条例》,国王名存权亡,以德.孟福尔为首的贵族以国王的名义治理着王国,1265年,德.孟福尔召开了首次议会,成员除了王室、贵族、骑士,还包括了每市选出的市民,虽然权力仍然被权贵掌握,但市民阶级开始登上了英国的政治舞台,这是君主议会制的萌芽。
挟亨利三世以令贵族以来,德.孟福尔虽然掌握着近似王权的军政大权,但他也并没有解决好贵族之间的矛盾,也使得贵族纷纷离开。1265年,爱德华王子逃脱了孟福尔的囚禁,并集结了保王党联盟,最终在伊夫舍姆战胜了德.孟福尔,夺回了属于父亲的王权也是日后他自己的王权。
1272年,亨利三世在短暂患病之后,与世长辞。他年幼加冕依靠着摄政政府统治,成年以后的统治也并不轻松且受到种种制约,统治暮年实权也被爱德华王子掌握。他不是一个骁勇善战的国王,没有在欧洲大陆的征服上有所建树,但沉迷宗教的他还算是一位虔诚的国王。
276/金雀花王朝 与亨利三世差不多生活在同时代的人对他的评价五花八门。教皇亚历山大四世恭维他是“极其虔诚的国王”。 然而流传至今的是但丁对他的描述:一个头脑简单的人。他用荣华富贵和光辉灿烂将自已打扮为一位光荣的国王但事实上他状弱无能,有艺术鉴力,对政治却无感觉始终不能适应瞬息万变的形势,也不能有效地决断行动。他志大才疏,有雄心勃勃的计划,却没有执行的才干,因此陷入了经济上和政治上的深重灾难。 引自 《牛津条例》 金雀花王朝的第五位英格兰国王:
【爱德华一世】(长脚王爱德华、苏格兰之锤、1272-1307在位)——不是在征服就是在征服路上的爱德华一世,最终在北上征服苏格兰的路上与世长辞
1239年,亨利三世为了纪念他挚爱的忏悔者爱德华给他的第一个孩子取名为爱德华。正如父亲所取的名字所期望的:“爱德华王子即代表着英格兰的古老往昔,也象征着它的未来,并给金雀花王朝的王权带来了一种崭新的色彩。”
1272年亨利三世与世长辞之时,爱德华一世仍在海外参加十字军东征(第九次十字军东征),他并没有急于赶回英格兰,加冕仪式一直到1274年才得以举行。加冕结束以后,爱德华一世在国内开展了一系列改革措施以改变爷爷约翰国王和父亲亨利三世混乱的统治。爱德华一世对王室权益开展大调查,以肃清王室官吏的腐败,这次大调查被称为【“百户邑普查”】。
1277年,以传说人物亚瑟王为榜样的爱德华一世入侵威尔士,这次远征取得了瞩目的成功,迫使威尔士罗埃林大王签订《里兹兰条约》,巩固了英格兰的地位,使威尔士处于英格兰的王权之下。1282年,威尔士再次出现叛乱,但很快又被爱德华一世平定。英格兰1284年通过的《威尔士条例》推翻了威尔士本土的法律和行政制度,英格兰将政治、司法、文化都渗透进了威尔士,爱德华一世并把“威尔士亲王”的爵位给了同年出生的与自己同名的爱德华王子。
在征服威尔士同时,爱德华一世在内政方面开展了规模宏大的立法和财政改革,发布了一系列影响深远的法律:有保障土地、议员选举、自由民权益、司法的《第一威斯敏斯特条例》和《第二威斯敏斯特条例》,有建立新的法庭巡回制度、调查腐败的《格洛斯特条例》,有阻止避税将土地转给教会的《永久管业条例》,有涉及债务问题的《阿斯顿伯内尔条例》和《商人条例》,还有对村一级的刑法进行革命性改革、改变了英格兰城乡面貌的《温切斯特条例》。
1290年,苏格兰国王最后一位直接继承人意外身亡使得苏格兰形势混乱,在多达三十多位自己宣称有继承权的争斗中,约翰巴里奥于1292年成为了新的苏格兰约翰国王。当然,他以英格兰王室臣属的身份对爱德华一世效忠,这也使得苏格兰未来的一段时间动荡不安。1296年,英格兰把两个敌人苏格兰和法兰西赶到了一起,“苏法老同盟”诞生,爱德华一世率军北上,经历伯立克战役、邓巴战役和福尔柯克战役以后,苏格兰人的抵抗被暂时瓦解;1299年至1305年,苏格兰的麻烦仍旧不断,英格兰出兵镇压,也取得了一些成功,但仍未能征服苏格兰。
1295年,爱德华为了筹集与苏格兰和法兰西的战争经费,召集了贵族、主教、骑士、市民、各郡的人民代表、大小城镇代表,召开了议会,这次议会被称为“模范议会”,它是1265年德.孟福德召开德“大议会”的进一步发展。此次议会,号召了英格兰人民奋起保卫王国,低于法兰西人。
1297年,爱德华一世颁布《宪章确认法令》重新发出了《大宪章》和《森林宪章》,增补一些新的条款,宪章被最终确定下来,并一直流传至今。
1307年,爱德华一世在率军北上苏格兰途中驾崩,他最终没能征服苏格兰,同样,他的儿子爱德华二世也没能完成父亲未竟的事业。(1314年,罗伯特布鲁斯在班诺克本战役中战胜了爱德华二世,赢得了苏格兰的独立,成为了苏格兰的国王)爱德华一世虽然没能征服苏格兰,但是他征服了威尔士,巩固了英格兰的统治。当然,连年不断的军事活动付出的昂贵代价是王室债务被推向了史无前例的高点。
371/金雀花王朝 爱德华一世在世时是豹子,是雄狮,是建设者,也是猛击敌人的战锤。死后,他进入了传奇的国度,就像他的英雄亚瑟王一样。在亨利二世之后,为了加强金雀花王室的统治、增长它的威严,他的贡献比任何一位国王都更多。他确立了英格兰对不列群岛大部分地区的主宰保卫了金雀花王朝残余的海外领地。他整工英格兰的法律和体制,铲除贪官污吏,以此换取将战争继续下去的经费。在1290年,他迎合了民众的偏见,驱逐了犹太人。尽管他曾将几位大诸候通迫到武装叛乱的边、但还是避免子内战,王宝的望和地位从来没有跌落到他父亲治下的那种低谷。 当然,一切成就都是要付出代价的。爱德华一世为不列颠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却把他的国家搞得几乎民穷财尽。他在行使王权时的残忍和偏执也令人震惊。他给王室留下了高达约20万傍的债务。即便以当时的标准来看,他也是个凶暴而粗鲁的人。英格兰在他强加的经济负担重压之下呻吟哀哭。苏格兰人和威尔士人满腹怨恨地排斥他自上而下强加的统治。但没过多久,英格兰就开始为豹子的辞世而懊悔不已。 引自 旧病复发
阿江对本书的所有笔记 · · · · · ·
-
亨利二世通过合约使得王权和平转移,开启了金雀花王朝序幕
040/金雀花王朝 “英格兰,你长久以来被致命的寒冷所麻痹,现在温暖起来,被一轮新的太阳的热...
-
金雀花王朝之亨利二世、理查一世和约翰一世
金雀花王朝的缔造者,第一位英格兰国王: 【亨利二世】(1154-1189在位)——亨利二世通过合...
-
金雀花王朝之亨利三世和爱德华一世
-
金雀花王朝之爱德华二世、爱德华三世
金雀花王朝的第六位英格兰国王【爱德华二世】(1307-1327在位)——宠信佞臣、暴政统治终被罢...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