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二、作为“独立思考”的读书:邓小平时代的鲁迅
2001年适逢鲁迅120周年诞辰。这一年,中国出版了很多有关鲁迅的书籍。葛涛编选的《网络鲁迅》也是其中之一。这本书辑录了网络上的匿名读者有关鲁迅的感想和议论,充满了自由气息。比如署名“Lunxun”的读者在题为“热爱鲁迅”的留言中说道: 在中小学时期,对鲁迅的文章,我都害怕和讨厌。因为那时候并不怎么读得懂,以为这与现实生活相差太远;而且老师总爱逼我们背诵,反感得很。自从进入大学校门后,不用学语文,更不用背书,这时才不害怕和讨厌鲁迅的文章,然而也说不上怎么喜欢。 走出校门,步进社会,经历了许多并不愿经历的磨炼,见识了许多并不愿见识的人和事之后,那一篇篇被逼记忆的文章反而涌现出来,反而感激老师的逼迫,才知道鲁迅头上的光环:“民族的栋梁、民主的斗士、贫民的代言人”真是名副其实,或者更高也不为过。 只要良知未泯,并有一双睁开的眼睛,就会看到贪官污吏、地痞无赖、江湖骗子、封建、迷信、无知等鲁迅与之作战的社会丑恶现象还是那么多。身穿破衣的阿Q在农村在街头走动,身穿名牌西装的阿Q在豪宅里享福;无论贫富贵贱、平民高官、文盲或者大学毕业,都那么敬畏神佛。 引自 二、作为“独立思考”的读书:邓小平时代的鲁迅/256 在今天,人们阅读鲁迅,是将他作为省思当下社会的武器。 引自 二、作为“独立思考”的读书:邓小平时代的鲁迅/256 其中有一位三十岁左右、自称是某大学中文系讲师的女性问道:“在中国,鲁迅读者层是存在断裂的,不知道日本的村上读者层是否也有断裂?”我正打算回答她:在日本,有些年龄比村上大的读者并不喜欢他,但在比他年轻的读者中,粉丝却很多,特别是二十至五十岁这个核心读者层。关于中国的鲁迅读者层的断裂,我还真不太清楚……但上面这些话还没来得及说出,旁边的另一位女性就站了起来,用非常肯定的语气补充道:“具体一点说,四十岁以下的读者,特别是年轻女性是不读鲁迅的!”我猜这位女性大概也是大学的文科老师。 引自 二、作为“独立思考”的读书:邓小平时代的鲁迅/256
66人阅读
Pimlico对本书的所有笔记 · · · · · ·
-
第七章 七、鲁迅文学的日译
然而,以往的鲁迅日文翻译还存在一些问题,最主要的是没能够很好地呈现鲁迅的文体和思绪特点...
-
第八章 三、民主化前后:台湾与鲁迅
曾有一个时期,李昂特别想了解民国时期的中国到底有过怎样的文学,于是她利用赴美留学前在加...
-
第九章 二、作为“独立思考”的读书:邓小平时代的鲁迅
-
第九章 四、村上春树与鲁迅
大会第一天,会议在大礼堂举行,新加坡各高中有很多学生前来参加;当日我做了以展望21世纪鲁...
-
第一章 一 、我的鲁迅体验
这篇关于“丧失”的物语,给我这个因奥运会带来的建设高潮而失去空地的棒球少年以莫大感动。...
> 查看全部19篇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