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页
美国批评家维恩尼(T・G・ Winner)在《契诃夫作品中的神话作用》(1962)一文中研究了原型人物的运用方式与契诃夫的小说技巧及风格的关系,显示了原型的语用学研究的另一个层面。维恩尼指出,契诃夫这位短篇小说大师是自觉运用原型的能手,其原型人物来源有二:一是古代神话中的原型,如《宝贝儿》中运用的普绪克,《公爵夫人》和《决斗》中运用的那尔基索斯;二是前代文学名著提供的原型,如《海鸥》中的《哈姆雷特》主题,《黑僧侣》中的《浮士德》原型,《脖子上的安娜》和《带小狗的太太》中套用的《安娜・卡列尼娜》原型等。契诃夫的这种借用或隐或显,作为一种使作品获得多层次意蕴的技巧,达到嘲弄、讽喻、悲悯或情感深度的效果。如果读者忽略了作品中原型的特殊功用,就无法深入理解作者的用心以及他的作品特有的讽刺风格。 引自第37页 深度阅读以及深度研究,这种揭示的确很有意义与价值
41人阅读
柳耆卿对本书的所有笔记 · · · · · ·
-
第28页
当代莎学家威尔逊・奈特(G.W.Knight)着重从基督教的仪式结构和功能方面研究莎剧,认为莎...
-
第36页
洛奇指出,火是人类生活所必需的光与热之源。在英国的气候下,它是社会生活和家庭生活的象征...
-
第37页
-
P38-44
叶舒宪在代序总结原型批评的特点 1.宏观性 即是说明原型批评的“远观”方法不同于新批判的“...
-
阿度尼斯的神话与仪式第60-61页
不愿牺牲自己美发的妇女须在节日期间为陌生人提供肉体,由此挣来的钱奉献给女神。这一风俗可...
> 查看全部10篇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