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 001
树荫里的阳光 (もとの水にあらず)
认知和逻辑思维不是一个概念,难道还需要这样大费周章地讲吗?我给大家举个例子吧。这是福柯在《疯癫与文明》里举过的一个真实的例子,说精神病院里的一个病人,别人一碰他,他就会崩溃,认为自己会死掉。因为他认为自己是一块玻璃,玻璃是易碎的,他是一块玻璃,所以他也是易碎的,别人一碰他,他就碎了。这里的碎了指生命的毁灭,所以别人不能碰他。福柯说,人们以为精神病人的世界一定是没有逻辑的,其实恰恰反,很多病人很有逻辑,比如这个认为自己是一块玻璃的人他是有逻辑的:玻璃是不是易碎的?是的。玻璃易碎,我是玻璃,所以我也是易碎的,你们不能碰我。他的逻辑是成立的他的问题不是出在逻辑上,而是出在认知上。他为什么是块玻璃呢?他如果是一块玻璃,他所坚信的一切都可以成立,但是他是个人,不是玻璃。他所有的逻辑思维的结果,都建立在他口咬定自己是块玻璃这个认知上。 引自 序言 / 001 这部分很有意思,现实生活中我们会发现有些人讲歪理很厉害,一开始你觉得他说的话不对,可是听他的分析好像就是那么回事儿,居然就认可了他的观点?这其实是不对的,对方一开始的认知就是错的,结果你自己还被带进了错误的认知中,怪谁呢?洗脑洗脑大概就是这么个理儿。
56人阅读
> 我来回应
树荫里的阳光对本书的所有笔记 · · · · · ·
-
序言 / 001
-
序言 / 001
现实也需要有一个客观的参照物、坐标系作为参考比对。这样一来,客观的环境就显得非常重要。...
-
第四部分 西方人在宗教问题上的观点 / 087
荣格说:“我们面临的不是一个可以用理性辩论和道德争论所能够征服的社会局面,而是一个由时...
> 查看全部3篇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