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进化
自然选择 生存环境带来的自然选择对生物种群有三种不同的影响:稳定作用、趋向性作用或是分化作用。稳定影响出现在环境条件长时期保持不变时,在这种环境下生活的动植物已经达到了较好地平衡,如果出现变化则是不利的。这种情况下动植物身上发生任何改变都会导致它们从简洁、高效、由来已久的生存模式中脱离出来,让自身处于劣势,最终导致灭绝。而其他更为保守的个体却能生存下去。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处于稳定的自然选择之下的动物,与有着相似祖先却经历了重重变化的动物比较起来,看上去要更加原始,也不那么特化。通常它们都具有 些被动生存机制特征,比如用厚皮重甲或高繁殖力来抵消捕食者带来的损失 而当环境自身也在变化的时候,自然选择的趋向性就会更加明显。在这种情况下,进化甚至让人觉得是沿着设定好的路径向着某个目标进行的。这其实并不正确。之所以会产生这种错误看法,是因为在一个进化序列中,新近的物种比早期的物种表现出更好的环境适应性,早期物种就像是半成品,进化得不完全,其实,它们实际上非常适应当时的环境。马的进化就是这样一个例子。随着环境从森林渐渐变成开阔草原,一种生活在森林里吃嫩叶的矮小动物进化成了高大腿长善于奔跑的食草动物。在整个进化历史中,环境持续不断地选择原始马产生的、能够有效应对环境变化的微小变异,就这样,进化出了现代马。 当新环境产生,提供一系列新的食物来源和生存空间时,自然选择就表现出分化作用。进入该环境的动物物种很可能会进化出不同的形态来适应每一个生存空间,或者说生态位。在没有其他动物与之竞争的情况下,这些不同的形态最终会发展成全新的物种。当大洋深处火山爆发,一个小岛或是群岛浮出水面,就会发生这样的情况。动物慢慢占据荒岛,慢慢进化成不同的物种,把整个区域充分有效地利用起来。太平洋加拉帕戈斯群岛就是一个分化进化的典型例子。在该群岛历史早期,一种小型地雀抵达了这里,之后进化出了各种不同的形态,有树栖、捕食昆虫的,有鸟喙巨大吃种子的,还有吃仙人掌里的穴居蛴螬的。地雀进化出 引自 第一章 进化
59人阅读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