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序言 】
在有“英国”之前,“英国历史上”有凯尔特人和他们的定居点(铁器时代),有罗马人的入侵(公元前55年),有盎格鲁一撒克逊人和他们的王国(大约公元450年),有诺曼人的征服(1060)等等。
作为名词也作为一个民族国家,“英国”最早对应的是英格兰联邦和自由邦”( The Commonwealth and Free State ofEngland,1649),这是一个松散的联邦,包括英格兰、威尔士和爱尔兰,后来改称“大不列颠联邦”( The Commonwealth of GreatBritain,1654)。1707年,苏格兰成为英国的一部分,于是有了
大不列颠联合王国”( United Kingdom of Great Britain);1801年,爱尔兰正式并入,于是有了“大不列颠和爱尔兰联合王国”1922年,因为有了独立的爱尔兰共和国,所以就剩下了“大不列颠和北爱尔兰联合王国”,并一直延续至今。今天的“英国”所对应的名词只有一个,但历史上的“英国”所对应的名词却要复杂得多。
在最伟大的作品里,自己和他者是可以转化的。
这也是(西方)文学的主要特点:文学具有公共性(人物秘密外泄给读者,甚至连人物本身也蒙在鼓里)、宗教性(有关人生的意义,但在终极意义的层面,又超出一般人类道德之外)、叙事性(以故事来组织人生、组织社会关系、组织终极世界)等。在西方,文学阐释学也来自圣经阐释学;文学与《圣经》一样,需要个庞大的阐释系统来不断地建构一一本书便是一次极好的阐释实践。引自 第一章 从前 到19世纪末《牛津英语词典》开始编撰的时候,“文学”这个词有了一个更新颖、更严格的定义:文学是“出于形式美或情感效应而值得研究的书面文字”。将书面文字中这个特殊的部分作为单独类别,这一变化与美学这个新词有关,后者于18世31纪出现在徳国。“美学”一词能在英格兰流行开来,塞缪尔・泰勒・柯勒律治的功劳最大。美学是对美做出评判的艺术。(P39)引自 第二章 界定 在伦敦的戏剧舞台上,博蒙特和弗莱彻一度比莎士比业更受欢迎(在17世纪60年代,博蒙特和弗菜彻的作品演出次数更多。从18世纪30年代起,莎土比亚的作品取得主导地位)。这现象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比“正典”更有用的词,那就是常备篇目。(P42)引自 第二章 界定 在盎格鲁一撒克逊时期的英格兰,写作基本上是宗教人员的专属职责。只有牧师才具备读写能力。因此,关于英格兰文学的起源最具说服力的描述出现在一份由牧师撰写的文本中。比德用拉丁语创作的《英吉利教会史》(通常认为完成于公元731年)记录了英格兰民族的早期历史,重点关注罗马教廷和凯尔特基督教会之间的冲突。(P54)引自 第三章 开端⭐️以不列颠的缔造者布鲁图以及堪称典范的统治者亚瑟王为主角的神话故事汇集了不同种族和不同语言传统,这是英格兰多元文化最明显的表现。为了压倒希腊文明,古罗马人声称根据神话传说,他们的祖先可以追溯至逃离特洛伊的埃涅阿斯。在罗马帝国覆灭后,不列颠的编年史作家采取了同样的策略来表明自己的高贵出身。此类故事最早出现在9世纪由内尼厄斯撰写的《不列颠民族史》中,最具影响力的版本则出现在12世纪由蒙默思的杰弗里撰写的《不列颠列王纪》中。(P58)引自 第三章 开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