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着,真的有方法吗?
《活法》
[日]稻盛和夫
作者简介:
稻盛和夫,1932年出生于日本鹿儿岛。毕业于鹿儿岛大学工学部。1959年创办京都陶瓷株式会社(现在的京瓷公司)。1984年创办第二电电株式会社(现名KDDI,是仅次于日本NTT的第二大通信公司)。这两家公司都进入过世界500强,2010年出任日本航空株式会社会长,仅仅一年就让破产重建的日航大幅度扭亏为盈,并创造了日航历史上最高的利润。这个利润也是当年全世界航空企业中的最高利润。现任京瓷名誉会长、KDDI最高顾问、日航名誉顾问。1983年创办盛和塾,塾生已超过10000人。1984年创立“稻盛财团”,同年设立了一个像诺贝尔奖一样的国际奖项——京都奖。
阅读时间:
2019.11.22—2020.07.01(并不是因为书厚,而是因为忙、懒、腻)
目录:
序言,实现理想,从原理原则出发考虑问题,磨练灵魂、提升心志,以利他心度人生,与宇宙潮流协调和谐,后记。
精彩摘抄:
1. 人生、工作的结果=思维方式X热情X能力。
2. 你心中描画怎样的蓝图,决定了你将度过怎样的人生。
3. 所谓“精进”,就是拼命努力,心无旁骛,埋头眼前的工作。
4. 心不唤物,物不至。
5. 如果你祈愿要做成某件事,你就要把它变成强烈的愿望,一直思索到你能清晰地“看见”这件事成功时的印象为止。
6. 乐观构想、悲观计划、乐观实行,这是成就事业、变理想为现实时必须的态度。
7. 心态决定命运。人是很奇怪的,一旦被逼入进退维谷的境地,反倒想开了,轻松了,既然怨天尤人无济于事,不如将心境来了180度大转变,干脆把精力投入工作,全身心沉浸于研究吧。
8. 命运这东西,在我们的人生中俨然存在,但是它不是人力无法抗拒的宿命,命运可以随着我们心态的改变而改变。唯一能改变命运的就是我们的心,人生由自己创造,这层意思在东方思想里用“立命”这个词来表达。
9. 眼睛可以眺望高空,双脚却必须踏在地上。
10. 与其莫名其妙为明天而烦恼,与其苦思冥想去制定长远的计划,还不如全力过好今天这一天。
11. 有意注意就是“有意图”的将自己的意识凝聚起来,集中到某一事物所有方面的一切细节上。
12. 梦想和愿望就是人生起飞的跳板。
13. 事业的“原理原则”在哪里?不在公司的利益或面子,而是看怎么做对社会和世人有利。
14. “会”和“知”中间有一条鸿沟,只有靠现场的经验才能填补。
15. 不过好今天这一天就没有明天,连明天会怎样也搞不清,5年、10年以后的事你怎能看透?
16. 把珍贵的人生过得碌碌无为,不仅是对生命的糟蹋,而且违背了宇宙的意志。
17. 天地自然让我们存在,乃是这个宇宙的必需,没有一人一物偶然来到这世上,因此,这世界没有任何东西是多余的。
18. 彻底地喜欢自己的工作是通过工作丰富自己的人生的唯一方法。
19. 习惯于依赖别人,只想要别人照顾的人,往往缺乏知足意识,只会发泄不满,踏上社会,要转变角色,要为周围的人服务,要为团队,为企业作贡献。为此,人生观、世界观就必须作180度的转变。
20. 资本主义起源与基督教社会,特别是其中伦理严格的新教社会。初期资本主义的旗手虔诚的新教徒。根据马克思韦伯的观点,这些新教徒贯彻基督教的“爱周围的人”,遵循严格的伦理规范,尊重劳动,把通过产业活动获得的利润用于社会发展。(持保留观点)
21. 新的哲学应该是“知足”,伴随知足而来的“感谢”、“谦虚”,关爱他人的利他的思想和行为。
22. 人生由看不见的手所主宰,这无形之手有两只,一只叫命运,一只叫因果报应法则,命运是经纱,因果报应法则是纬纱,两者交织而成人生之布。
23. 生命不是偶然因素的叠加,而是宇宙意志必然的产物。
24. 人类的一个细胞中,写入了多达30亿个遗传基因的信息,记录在构成人体的60亿个细胞的每一个之中,把地球上60亿人的DNA全部聚合在一起,其重量仅仅相当于一颗米粒。
MY OPINION:
中国汉字就是美丽,“活”,靠水滋润舌头,生命才得以延续,水之于生命,即为活。但,这活应该仅指物理上的活,非抽象或哲学意义上的活。那是另外一个更美妙的词——灵魂。《活法》,大概就是探讨“灵魂”的追求。
以上,是自己在启读这本书时的第一感悟。读着,总有一点点排斥,觉得如鸡汤文,讲大道理,摆过来人高高在上的谱。但是,如果不是网络的发达,没有公众号写手们那么多“精修”的道理充斥在每天的碎片阅读里,我们又能有多少机会和荣庆能够聆听一个老者、一个贤者、一个名利兼备的成功人士跟你分享他的经验,那些或许不是教科书般的真理,但是是一个方向,你可以借鉴的经验。我想,这应该就是稻盛和夫的初衷吧,一个已入佛门,以利他之心度人生,不断磨练自我、提升心志的佛家子弟为集体、为后人、为宇宙去践行的责任。
越长大,越开始慢慢感知到人生的奇妙。工作以来初初几年,突然被推进社会这个熔炉里,总有点不习惯,开始要独当一面的解决生活中的好多事情,不再只是我的事情,还有父母、亲朋或同事,以及作为一个社会人的事情。人,真真是在逼着成长的,但走过的路、看过的风景不也是自己的收获吗?慢慢地会发现,以前想不通的事情豁然开朗了,思考问题的角度转变了,看得更远、看得更深,开始不再执拗于一些“芝麻绿豆”,学会从依赖到合作,去有效的计划、进行、完成;学会从自我到利他,发现人存在的意义不是活着,而是活得有价值,对家人有价值、对社会有价值、对国家有价值;学会时间匆匆并不是拿来虚度,回想起儿时一个夏日闷热的周末下午,百无聊赖躺在床上,竟然在与自己对话,往后看往前看,上学-休息-上学-休息,循环反复,不知道目标在哪,方向在哪,顿时觉得活着没有意义,在15、6岁的年纪里,与自己对话的结果,竟然是理解了为什么人会自杀!现在回想起来,觉得那时的自己,也挺可怕的。思考的结果止步在理解了人为什么会自杀,而没有理解到人是因为没有目标没有追求才导致到自杀。
我喜欢稻盛和夫先生提出的“精进”这一个词,要精-能力,也要进-行动,修炼自己的本领,进而为之全力以赴。可能这个词挺符合我自己的性格,我不喜欢打无准备之战,万事做足准备,先把自己练强大了,再一举拿下,要沉得住气蛰伏,也要看得准时机勇往直前、奋不顾身。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