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 杜甫:长安奥德赛
这一年,距离杜甫去世已经过去四十三年。 先人归葬,总要请名人树碑作铭,最好还是死者的亲朋好友,才能记功彰美。杜甫的朋友们早已作古,新一代的诗人们又在长安崛起,他们中的大多数人都没有听说过杜甫的名字。杜嗣业途经江陵,听说名诗人元稹正在做江陵府士曹参军,便动了心思。求大诗人作碑文 ,价钱不菲。杜嗣业没有多少钱,况且元稹正重病,生着疟疾。希望渺茫,也要试一试。杜嗣业向元稹投递了祖父的诗,并请求一篇墓志铭。 没想到元稹少年时便读过杜甫,他欣然应允,写下《唐故工部员外郎杜君墓系铭并序》。元稹说,杜甫写乐府壮浪纵恣,写长诗辞气豪迈,风调情深。写律诗对律精确又不落俗套。尽得古今之体势,兼得人人之所独专。他一直想为杜甫的诗歌文章分类注解,但终于病懒不能完成。 诗到元和体变新。中唐的诗人,跟随杜甫的视角写诗,为时为世,臧否时弊。 但杜甫的后人里,再也没有出过诗人。 引自 杜甫:长安奥德赛 依文中所言,在死后的第四十三年,已经鲜有人记得杜甫。他甚至从未真正风光过,就已被死亡淡去了痕迹。古人常说“文章千古事”,而在现今文化已经普及的时代,在人人都拥有公众号的时代,甚至在这个“卖字”不如“搬砖”的时代,创作有价值的作品是否完全等同于创作能大卖的作品?读书人不能谄媚,读书人不能有钱固然是迂腐的偏见,但“文章千古事”也注定只是少数人的坚持,是稀缺的可贵。人的情感其实很容易耗损,被灾祸战乱的离难摧残,被时运傲慢粗鄙的判决蹉跎,被人世趋利避害的浅薄裹挟,很多人便不再提笔,但愿他们只是换了一种方式抗争。
在本书中我一再看到这些诗人的名字和我的故土联系在一起,杜甫死在岳州,李白游过长沙,柳宗元做过邵州刺史等等。我希望他们不曾来过,但如果他们不曾来过,如果他们永远的留在了长安,也就没有了今天的故事。
326人阅读
月夜流樱对本书的所有笔记 · · · · · ·
-
029 公元756年夏天,城市在细雨中倾倒
久雨初晴的晌午,玄宗站在楼上透透气,街上过路的百姓见到了下拜高呼万岁,声动天地。长安城...
-
174 柳宗元和刘禹锡:诗人的旅途
他忽然爱了种树,戏称自己是“柳州柳刺史,种柳柳江边”。种完柳树,又在柳州城西北种下两百...
-
101 杜甫:长安奥德赛
-
199 白居易:去他的《长恨歌》
白居易最后在刑部尚书任上退休,领半薪,每年也有五十多万钱入账。当年跟他一道做翰林学士的...
-
杜甫:长安奥德赛
曹霸有一个少年成名的弟子韩干,青出于蓝,比曹霸出名很多。杜甫安慰他说,“干惟画肉不画骨...
> 查看全部8篇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