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编 魏晋南北朝时代
Liberequal (“我最大的爱好就是读书”)
读过 中国政治制度史纲
第一章 辅政制度——宰相
三公(太尉、司徒、司空)自汉末以降已失权,宰相之任在中书、门下、尚书之长官。
尚书:录、令、仆
中书:监、令(中书典诏令自魏始);中书自至魏武后渐夺尚书权;南朝后期权又下移至中书舍人,令监、令仆亦失权;北朝中书权较轻。
门下:侍中;侍中西汉只掌乘舆服物,位低权小;东汉掌侍左右,顾问应对;魏晋以下更掌谏诤、咨询、签署权。
三公、中书与尚书之流变第二章 中央政府分职机关——尚书诸部与九卿
魏晋南北朝尚书通常分为六部或五部,统最多三十六曹、最少十五曹。尚书部曹下侵九卿职权、侍中亦侵诸卿之职
尚书台九卿位渐卑第三章 地方行政制度
州郡之增置都督与都督府自汉末因军事需要而置,后因统军而兼统民政、司法、财政,成为州以上最高行政长官。
魏晋州刺史往往加将军加都督,将军开府置佐。故而除了没加将军都督的刺史,一般有州吏与府佐(将军府)两个系统。如州境内有蛮夷者,刺史又带“蛮夷校尉”。后来军府渐夺州权。
第四章 人才选拔制度
九品中正制本意“论人才优劣,非为世族高卑”;与结果适得其反。魏政府收归地方评议权,本为统一清议,即控制地方选人用人。此制附带的官品制度,一直持续到清代。
州郡察举制度
晋令云:“举秀才,必五策皆通,拜为郎中。一策不通,不得选”。
通典卷一四记录北齐策试之告:课试之法,中书策秀才,集书策贡士,考功郎中策廉良。天子常服,乘舆出,坐于朝堂中楹,秀孝各以班草对。字有脱误者,呼起立席后;书有滥劣者,饮墨水一升;文理孟浪者,夺席脱容刀。
此外也有自求地方举送,为隋唐之先例。
Liberequal对本书的所有笔记 · · · · · ·
-
第一编 上古政治制度
第一章 史前部落联盟的部落国家时期 尧、舜禅让可称是一种原始民主制度。 中国边疆民族史亦有...
-
第二编 秦汉时代
第一章 皇帝 周赧王二十七年,秦、齐竟称“西帝”,“东帝”。至三十一年,秦将乐毅联合燕、...
-
第三编 魏晋南北朝时代
-
第四编 隋唐五代
第一章 唐代前期中央政府组织概况——以开元时代为代表 唐代前期官署称呼除三师三公及宰相政...
-
第五编 宋代
宋代以职使与差遣为重,不以官为荣。以下层机关分权之方式,达成上层机构集权之目的。皇帝虽...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