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直接复制的教育方法
小怪兽
在读 斯托夫人的自然教育全书
我发现女儿长得特别快,尤其前三个月。因此,我认为这一时期的营养摄取比任何年龄段都更为关键。除了像上文所说的那样按时给她喂母乳,我还给她喂牛奶和羊奶,或者喂各种米、面、黄豆等做成的代乳品。 在女儿1到3个月那段时期,我还喂一些果汁和菜汁给她,如橙子汁、西红柿汁、菠菜汁、胡萝ト汁等。4到6个月那段时期,我喂女儿香蕉泥、土豆泥、苹果泥、胡萝卜泥、蛋黄泥、蔬菜糊、鱼肉糊和牛奶粥等。等女儿长到7到12个月的时候,我特别做了青菜末、牛肉末、鸡肉粥和鱼肉糊来喂她,还经常喂一些鸡汤和骨头汤等给她吃。我发现,她吃这些东西的时候,似乎比吃奶还有兴趣 1岁多时,我给维妮芙蕾特断了奶。刚断奶时,我主要是喂牛奶给她吃,并在每天的正餐之间,按时给她喂一些辅助食物,如蛋羹、肉末果菜等。因为这一阶段孩子所需的主要营养已经不再是来自母乳,而是从每日的饮食中获取,所以我对食物的调配更为重视,以保证营养的供给。女儿到了两岁时,我主要给她吃一些菜、蛋、肉、鱼和豆制品,同时辅以薯类、面包等食物。女儿在那段时间很不喜欢吃蔬菜,经过仔细观察我发现她不喜欢吃蔬菜是因为蔬菜的纤维粗长,口感和味道比较差 于是,我就把菜肴尽量做得细致一些,让她欣然接受。女儿3岁时我认为各种类型的营养对她来说都是极为重要的,特别是那些基本营养一样也不能缺乏。一些特殊的营养,能够为孩子的成长提供必要的能量,比如:如果脂肪摄入过少,就会导致热量不足,这样的话就只能靠糖类来补充,可一定要适量,因为吃的甜品过多会降低孩子的食欲,而且会损害牙齿。因此,我不让女儿吃太多的糖,即使需要,也必须加以节制。 从女儿3岁开始,我就注意她的饮食规律。我的做法是:在不影响正餐的情况下,每日三餐之间加一点辅助食品,让她更为全面地摄取各种营养。等到5岁的时候,女儿的乳牙已经长齐了,可以更为方便地咀嚼食物了。我认为这时候她的饮食需要已经基本上接近成人,可以让她吃各种成人的食物了・可刺激性强的食物还是尽量让她少吃。此时我为女儿安排了各种样式的食物,尤其注意粗粮和细粮、素菜与荤菜的搭配。 如果女儿一边吃饭一边说话,一般情况下我不会制止她,除非她做得太出格。我觉得,如果孩子在吃饭时特别爱说话,甚至手舞足蹈,不仅吃得慢,还会分散注意力,而且时间一长对孩子的身心发育会带来不良的影响。如果我的女儿出现这种情况,我会及时引导她,以适当的方式干预她,可不会训斥她,因为过于严厉的斥责会影响她的食欲。我会动女儿少说话,而不是完全不准她说。假如完全不准她说话,整个进餐过程就会因此变得死气沉沉,而且对她的表达能力会造成不利的影响。 对人来说,食欲是非常重要的。调节和控制孩子的食欲,可以帮助父母巩固培育孩子的成果。孩子食欲旺盛固然不错,可食欲太强未必是件好事,所以说,调节好孩子的饮食结构和习惯对他们的成长极为重要。 我的女儿也有贪吃的时候,如果她在不适当的时候想吃东西,我会想办法开导她,以期降低食物对她的诱惑,让她忍住馋劲儿。吃是人的一种天性,孩子难免偶尔嘴馋。对父母来说,关键在于如何去引导他们。 我以为,孩子的饮食方式可以是各种各样的,父母应该根据孩子的年龄、体格和营养等各方面的因素,仔细选择适合自家孩子的饮食方式,通过适度的调节,逐步引导孩子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唯有如此才能保证孩子健康成长,父母的心血才不至于白费。 引自第37页 引导孩子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
尽管那时候女儿还很小,可很多乐曲都已经在她的脑海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除了给她弹琴,我还经常放一些经典的乐曲给她听。我发现听了不同音乐家的音乐,她会有不同的反应。在听巴赫的音乐时,她安静而倫悦;在听莫扎特的《小夜曲》时,她会极为雀跃;在听贝多芬的音乐时,她会显得特别激动和昂扬;在听舒伯特的《摇篮曲》时,她又会静静地睡去。 我不仅让女儿听各式各样的音乐,还让她学习钢琴,当她把手指按在那些黑键和白键上时,她会咯咯地乐出声来。每当女儿哭闹或不高兴时,我就会让她坐到钢琴前,或者由我弹几个音符给她听,或者让她自己按响它。琴声一响,不管哭得有多凶她都会立刻安静下来。有的时候,我不想让她受到太多的琴音刺激,把她抱开,她反而会哭闹起来。 为了让女儿对音阶有一个具体的概念,我特意在钢琴C大调的位置,也就是在7个基本音的琴键上,分别贴上红、橙、黄、绿、青、蓝、紫7种颜色的小纸条,按照它们的颜色给它们起名为红音、橙音、黄音等。每天,我都会把她抱到钢琴前,敲响这些琴键给她听。当女儿还不到6个月大的时候,她就能准确地把它们区分开了。 当维妮芙蕾特会说话时,我就告诉她这些颜色分别用什么音来代表。然后,我时常考她:“什么音是红色的,什么音是黄色的?”女儿总能快速回答出来:“红色是do,黄色是mi。” 等到她开始正式学习钢琴的时候,我还专门请了一位家庭教师来教她。上完第一节课,老师非常震惊,对我说:“真让人不敢相信!假如维妮美雷特只是有乐感,这还不算奇怪,因为你酷爱音乐,她受到你的影响也是正常的,然而她对音准也太敏感了,而且能把标准音记得一清二楚。你是知道的,学习音乐的人要想使自己具有标准音的概念,需要花费很长时间来训练。” 引自第46页 用音乐唤醒孩子的听觉
用实物训练孩子的感受力 我那可爱的小维妮,有着异常惊人的感受力,不仅如此,当她很小的时候,她就能运用准确的词汇来说出自己的感受了。因此,我想传授给大家的是:如何通过比较有效的方法,来训练孩子的身体感觉能力,使她逐渐掌握一些有意义的词汇。 维妮芙蕾特只有一个半月的时候,我就送了很多颜色各异的气球给她,并把这些气球用细线系在她的小手腕上,只要她一动,气球就会随着她的小手不停地上下摆动。望着她那可爱的小样子,我心中的喜悦难以言表。这个时候,我轻声说:“小维妮,这又圆又轻的是气球。这一只是红气球,那一只是録气球。”我就是用这种亲身感受的方式,让红绿、圆、轻这些概念进入到她的大脑中的,同时让她渐渐学会这些形容词。事实上,这就是最早的学习,当然这也是玩。同时我还看到这一方式激起了女儿极大的兴趣,她非常高兴我这样教她。 女儿稍大ー些后,我又找了一些或粗糙或光滑的小木片给她,我觉得,帮助女儿感受物体的质感需要这些东西。 在那些日子里,我总是极力找一些能激发起女儿兴趣的东西给她。当然,对她有害的物品不在其列。在我养育女儿的过程中,我从来不强迫她“做什么,不做什么”。女儿是个活泼好动的孩子,唯有在非常自然的条件下才能充分发掘出她的潜力。为了不让她的精力被无谓地消耗,我一直积极地对她进行各种引导。在这样的教育之下,小维妮总能找到事儿干,从来也不会闲着没事儿咬手指,也不会无缘无故地沮丧、哭闹。 引自第57页 为了训练小维妮的感受能力,我没少费心思。我和小维妮经常玩的另外一种游戏叫作“蒙眼睛”,这个游戏是为了加强在黑暗中对身边事物的感知力。游戏是这样的,我把各种物品摆在她面前,再用一块布蒙住她的眼睛,让她用手摸这些物品,并说出它们的名称和她自己的感受。比如当她摸到玻璃杯时,我就会问她:“这是什么?” “杯子。”她答道。 请问这个杯子是用什么做的呢?”我接着问。 “是用玻璃做的。 玻璃摸上去是什么感觉?” 这个时候,她回答道:“它很光滑,有些凉,还硬硬的 我接着间道:“那么还有什么东西像玻璃一样,光滑、冰凉,又很 硬呢? 她会说:“有吃饭用的金属勺子,有叉子,还有盘子。” “那么,它们和玻璃又有哪些不一样的地方呢?” 这个时候,她把杯子仔细地又摸了一遍,可不知道该如何回答。 “你想一下。”我开始提示她,“如果你能看得见的话……” 小维妮马上答道:“我知道了,勺子和叉子不是透明的,而玻璃是透明的。” 光滑的、冰凉的、透明的、不透明的,这些刚才在游戏中接触到的形容词,我会叮嘱她好好记住。我就是用这种方法,教会女儿一些形容词,以此来培养她的感受能力。维妮芙蕾特上学以后,非常善于使用修辞,写出的文章也漂亮。我觉得,这就是她小时候受到的这种训练起到的作用。 引自第59页 用实物训练孩子的感受力
如何判断孩子的感觉能力 感觉虽然是一种很简单的心理过程,可是它在我们的生活中具有重要的意义。有了感觉,我们就可以分辨事物的颜色、声音、软硬、粗细、重量、温度、味道、气味等;有了感觉,我们才能了解自身各部分的位置以及运动、姿势、饥饿、心跳等。许多学习障碍的儿童都伴随有感党动作落后的现象,虽然感觉动作落后并不等于学习障碍,但是从发展的角度来说,感觉动作也是很重要的心理功能,因为复杂的心理功能都是从这一简单的心理功能发展而来的。 父母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判断孩子的感觉神经是否正常: 触觉:有的孩子讨厌或害怕被人碰触;另外,有些孩子对疼痛反应差、冷热辨识能力不足,这种情况则属触觉反应迟钝,这两种现象也常发生在同一个孩子身上。如果孩子在被触摸身体后,可以正确说出被触摸的部位,或是当他用手摸眼晴看不到的东西,却能正确判断出物体的形状,即表示他的触觉辨认能力正常。前庭感觉:当孩子的头部发生移置变化时,他的反应过强或迟钝都不是好现象。反应迟钝的孩子,从事强烈旋转或摇晃的游戏时, 既不会晕眩也不会害怕;而有些反应过强的孩子,只要站在悬吊游 乐设施上,就已经晕头转向了,甚至有人只看到别人旋转,自己也 跟着头晕,这些都是前庭感觉不良的症状。比较仔细的判断方式 包括让孩子走直线、曲线,回旋运动,身体倾斜等测试。 味觉和嗅觉:对某种气味或口腔内部酸甜苦辣的反映特殊。例如,闻到某些气味就头痛、恶心、晕眩或特别执着于某种气味,都是感觉不良的现象。简单的判断方式是:观察孩子对苦辣食品的接受度,如果孩子会排斥或特别喜欢是很正常的。反之,只是淡淡的味道就极端排斥,甚至有呕吐现象,则属味觉不良,日后更会有偏 食、挑食、厌食等问题产生。 视觉:观察孩子对光线反应的敏感度,及对形状、位置、方向的辨认能力。包括双眼焦距是否协调、眼晴容不容易酸痛,以及对身体形象的认知能力。从孩子动笔画线、抄写即可看出他的手眼协调能力是否成熟。 听觉:观察孩子对声音大小、方向和距离的判断;对语言的了解,包括对自已的名字、物体的名称、动作行为及某种状况的认识以及用语官表达正确的意义;还有对事物的用途、属性、位置、大小及数字的了解,理解必要的指示,以及语言的记诵能力等等。 如果发现孩子有以上的感党问题,那么作为家长,应当积极锻炼孩子的感党能力。锻炼孩子的感觉能力,一般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做起: 1。触觉训练。父母可以让孩子触摸不同质地的物体。如让孩子触摸砂纸和丝绸,铁和木头,棉花和纸张等,并说出两者之间的不同。 2。温度感觉训练。给孩子一杯温水和冷水,让孩子把手伸进去,并说出两者的差异,或者让孩子体会出汗的感觉和穿棉衣的感觉,形成对不同温度的感觉。 3。实体感觉训练。这种练习主要是触觉和动作并用,以认识事物的实体。如让孩子蒙上眼睛触摸木头与砖块,分辨两者的质地和形状的不同。 4。重量感觉训练。让孩子分辨不同重量的物体。比如,向孩子出示大小、颜色和形状相似的积木,让孩子辨别其不同的重量。 5。味觉训练。让孩子有机会品尝味道不同的食物,如酸、甜、苦、咸的各类食品,识别它们。 6。视觉训练。让孩子观察事物的大小和颜色,辨别不同数量的物体,观察形状相似的物体。 7。听觉训练。可以让孩子听录音机录下的种种大自然的声音,如风声或雨声或流水的声音,让孩子进行辦别,也可让孩子复述自己所听到的一段故事和大人说的话。 引自第62页 延伸阅读:如何判断孩子的感觉能力
培养想象力的亲子活动 信手涂鸦 父母可给孩子提供一些纸、笔,让孩子在纸上信手涂鸦,不要刻意追求孩子的作品达到某种水平,而在于通过画画活动,唤起孩子对日常生活中所接触的事物的记忆,并在此基础上展开想象。 我们经常看到家里的墙上贴满了孩子们的作品。风是蓝色的,有一对小翅膀,还有一张会呼呼吹的嘴;云也是蓝色的,还会笑…如果你看到这些作品,一定会不由地夸赞:好有想象力! 在孩子们的眼里,世界上的事物并非像大人们认为的那样,所以没有把天空画成蓝色、没有把树叶画成绿色、没有把飞机画成银色的事情在孩子涂鸦过程中会经常发生。如果你希望让孩子在自由和快乐中成长,那就不要去打断正沉浸在自己斑斓色彩世界中的孩子,让他们的童真在画布上蔓延,在没有任何東缚中发挥出无限创意。 但除了夸奖外,很少有人对这些作品提出疑问,但提问可以激发想象力,给他们的想象发出必要的挑战。比如,问孩子为什么要 那样画树,也许就会暴露出他们从来没有真正观察过树。他们以后也许就会画出有细小枝条的树。 去公园 利用空闲的时间,父母要经常带孩子去公园里游玩。在这个游玩过程中,父母可以引导孩子观察和认识周围的许多事物,比如花草树木、小鸟、蚂蚁等,不要求孩子记住多少内容,主要目的是通过这些活动来丰富孩子的生活经验,这些经验可为孩子开展想象活动提供非常好的资源。 注意观察是开发智力和想象力的最佳途径。一个没有接触到新鲜事物的人免不了因循守旧,缺乏独特的思维和见解。让想象力在孩子幼小的心田里驰骋,必须有广博的知识做基础;积累的经验越多,解决问题的思路就越广。 编故事 父母画出几幅前后有逻辑联系的简单图画,先让孩子按照一定的顺序把这几幅画排列起来,然后再让孩子根据自己的想法编出故事。在孩子讲故事的时候,父母要注意运用口头语言或动作来鼓励孩子进行描述。 孩子在进行想象活动的时候,想象内容之间的联系更符合客观实际,而且能用自己的语言对想象的事物进行客观的描述和分析想象内容的逻辑性也有所增强。 捏彩陶 块小小的彩陶,不仅给孩子们的想象力插上了翅膀,还让妈妈们进一步了解了自己的孩子。在活动中,妈妈不要用成人的眼光来衡量儿童的创作,不要总是想着指点自己的孩子。这样,无论是孩子还是妈妈都会发现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是无穷的。透过孩子捏制的彩陶,可以看到孩子虽然小,却有着丰富的想象力。 讲故事 父母在给孩子讲故事的时候,中间可以有停顿,或者间孩子些问题,让孩子自己想象一下,故事的情节会怎样发展,结果会怎样。父母把故事讲完后,可以让孩子接着往下讲这个故事;也可以只讲故事的前半部分,让孩子接着讲。这样既可以训练孩子的想象力,还能发展孩子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孩子想象力的培养和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想象力的发展与孩子的注意力、观察力、记忆カ等方面有非常大的关系。父母要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采取适合自己孩子的那些方法,要提供条件丰富孩子的生活经验,鼓励孩子充分发挥想象能力,引导孩子把自己的生活经验融入想象活动中,这样,孩子想象的翅膀才会更有力量。 引自第123页 延伸阅读:培养想象力的亲子活动
小孩子急需父母帮助的迫切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他们用哭泣来让大人注意到他们正在挨饿,也是很正常的。可是,当孩子长大后,尤其是当他们学会了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需求以后,父母就应该留意培养他们的耐心了。大人应该让孩子懂得等待,懂得选择在适当的时机做恰当的事情,懂得与他人协商。 我知道孩子有无数的要求,大人不可能一一都满足她,否则就会变成她的奴隶。就算你忙得焦头烂额,也满足不了孩子的一半要求。我一直觉得,让女儿清醒地认识到“世界不是围着她转的”这个浅显的道理非常重要。 因为人人都有自身的要求,就算父母再爱她,也不能让她以为必须优先考虑她的要求。我希望女儿明白这一点:等待是必需的,失望也是难以避免的。我认为让她懂得这些道理,对她未来的成长会大有益处。 引自第166页 让孩子学会等待
父母与孩子之间发生争执,很多情况是父母没有给予孩子应有的自主权,不经意间让孩子成了父母的待从。父母经常督促孩子“快点,快点”,却没顾及孩子当时的感受。 父母总是有一大堆事情要做,不得不赶时间,而对孩子来说,时间似乎很充裕。父母从自身的感受出发,催促孩子快点做事,往往使孩子感觉不自由,仿佛被强迫做事。很多情况下,这种被强迫的感觉非但不能让孩子“快一点儿”,反而会激发孩子的逆反心理,故意拖延,借以彰显自己有能力控制局势。 引自第169页 给孩子适当的自主权
个著名的心理学家这样说过:人的个性犹如树的年轮,是一圈圈地扩散的。婴儿的一圈代表着爱和享用;童年的一圈代表着创造和幻想;少年的一圈代表着玩耍和喧嚣;青年的一圈代表着爱情与探险;而成年人的一圈则代表着现实和责任。假如有哪一圈没有完成,这个人的个性就会受损,其人生也不会有一个圆满的结局。 引自第180页 假如一个孩子只有在别人注意他的情况下才会高兴,那么他就很难拥有真正的幸福。因为真正的幸福是来源于自身的,并不只依赖于别人的注意。 有位名叫艾伊娜的妈妈,有一次她来到11岁的女儿的房间,看到女儿已经把房间打扫得干干净净,此时正坐在桌子旁认真地做作业。艾伊娜控制不住内心的喜悦,说道:“你真是个乖孩子我并没有安排你这样做,而你却做到了。你真的是太懂事了,妈妈真是太爱你了。” 可是,在接下来的几天里,艾伊娜却没有继续表扬女儿,然后这才发现女儿并非她想象的那么乖,因为女儿没有再自觉地打扫过房间。 这又能怪谁呢?要怪只能怪艾伊娜自己,怪她的方法有问题。虽然艾伊娜是在夸奖孩子,但女儿非常有可能这样想:“妈妈说她喜欢我,只是因为我打扫了房间,如果我没有打扫的话,她还会像现在这样喜欢吗?”我觉得,这样夸奖孩子会让孩子产生错误的认识。孩子心里会认为:他自身的价值完全取决于是不是满足妈妈或其他人的要求。假如孩子得到了夸奖,他就会感觉自己的个人价值上升了;但是,如果他的房间特别乱或者犯了别的什么错误,就会受到妈妈的责骂,这样的话,他的自身价值和在妈妈心目中的地位就会因此而下降。如此发展下去,孩子长大成人进入社会以后,他应该如何表现自己呢?那时候,他是不是能适应外面的环境,在很大程度上要看别人对他的评价是什么样的。如果别人称赞他,夸他做得很好,他的自我感觉就会很好,工作也会更加努力;但是,如果别人告诉他某件事做得不够好,或是忽视了他的成绩而没有夸奖他,那么他的自我感觉就会降至低谷,甚至丧失信心。因此,赞扬孩子时必须慎重。在女儿的成长过程中,当她取得的进步的确很大时,我就会直接表扬她。但对于那些她平时就做得很好的事情,我只是内心感到欣慰:宝贝,你真棒! 引自第264页 谨慎地夸奖孩子
59人阅读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