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问题办法2种
笔者推荐两种特别有用、能够解决问题的方法,现分别做介绍。 (1)DMAIC:定义、测量、分析、改进、控制 DMAIC,来自六西格玛(6σ)管理,其每个步骤环环相扣,目前被广泛应用于项目管理和解决发现的异常问题。 D(Define):定义,定义问题,即问题的根源在哪里? 找到问题的根源很重要,否则,那意味着只是浮在问题的表面。要找问题的根源,应发挥众人的智慧,充分利用头脑风暴。根源找到了,估计问题已解决过半。 M(Measure):测量,测量差距,即要达到目标,需要获取哪些数据? 要通过现场实地考察,获取实际数据,必要时,需借助一些工具。在这个阶段,需要做大量的工作,一个人很难完成,必须依靠团队中的其他成员,此时,团队成员间的积极沟通、有效交流和彼此信任显得尤为重要。 A(Analyse):分析,分析数据,确定根源,即用实打实的数据找出问题到底出在哪儿? 获取了大量的数据,接下来要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有时会用到一些分析工具,因为分析工具不仅能保证结果的可靠性,还能节省宝贵的时间。当然,正确使用分析工具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不断地学习和实践。 I(Improve):改进,改进过程,执行方案,即制定方案,并不折不扣地执行! 通过前面三步,已经知道造成这个问题的原因是什么了,需要制定措施,来解决问题。正确有效的措施应充分考虑人机料法环等五个方面。有时,措施涉及的部门会比较多,因此各部门间的协调与配合显得尤为重要。 C(Control):控制,标准化,即为确保结果不走样,用文件把它固定下来。 我们有这样的经验,很多事情,做到最后都变形了。其实,最主要的原因是没有把已经达成的成果以书面的形式固定下来。今天张三这样做,明天李四那样做,如此这般怎能不走样。标准化不仅能规范方式和方法,还能统一大家的思维习惯。 (2)PDCA:计划、执行、检查、行动 PDCA,又称为“PDCA循环”“PDCA模式”“质量环”“戴明循环”“戴明圈”“闭环管理”,来源于ISO 9000。 ISO 9000发布至今已有数十年的时间,很多人早就接触了关于PDCA各式各样的培训,相信对这一理念已有充分的认识。 P(Plan):计划、策划,即想。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做任何事之前,一定要想,做这件事情,到底要达到什么样的效果,有什么样的期望。产品是检验出来的理念,早就成为过去;产品是生产出来的理念,也慢慢过时;而产品是设计出来的理念,已开始渐渐深入人心。 D(Do):执行、实施,即做。 说千遍道万次,不如做一回,古人说的“行胜于言”就是这个道理。措施已经制定,是好是坏只有试了才知道。不去做,再好的措施也发挥不了作用。不论困难有多大,能往前走一步,意味着离目标又近了一步。 C(Check):检查、核查,即查。 制定的措施是否有效,必须回头看,回头看就是一个反思的过程。认真检查原先制定的计划是否有偏差,检查措施是否被不折不扣地执行。对于检查发现的问题或者存在的偏差需要及时修正。古人推崇的“三省吾身”,说的是这个道理。 A(Act):处置、行动,即动。 对于检查发现的问题或者存在的偏差,要及时“动”起来。不采取行动,意味着偏差会越来越大,也意味着距离既定的目标会越来越远。我们可能有这样的经验,开始是一个小小的错误,没有及时去纠正,后面就变成一个大问题,无法控制。千里之堤,毁于蚁穴,不得不小心。 上述两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很实用。个人认为,PDCA是简缩版,而DMAIC则像精装版。这些方法,不但要学习,要记忆,还要尽可能去使用,这样才能在需要时应用自如。其实这两种方法,不仅可以用在工作中,还可以应用于生活和学习中。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