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失去的胜利—战役思想的局限
正如前任总参谋长路德维希·贝克预见的那样,总参谋部被事态的发展击敗了。在精神上尚未准备好同法国作战的他们,并没有为西线的进攻准备一套设计划。波兰战役中暴露出的战术和训练上的严重缺陷,令这一情况雪上加霜一这也是在早些时候的总参谋部考察旅行时就预料到的缺陷。军队的物资和装备也同样匮乏。 这些问题主要是国防军快速大扩军导致的。军队在1939年步入战争时其机动力、装备质量和训练程度参差不齐。只有一部分“精锐部队”配备了高质量的装备,受到良好的训练,能够不受限制地进行运动战。在157个德国陆军师中,只有16个是完全摩托化的,其余90%的陆军部队和第一次世界大战时一样,靠步行或者马匹行军,而且绝大部分装备的武器并不比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好。至今依然停留在很多人脑海中的“完全机动化的德国闪电战陆军”的印象,其实源自于纳粹的虚假宣传。事实上,此时的德国陆军是一支“骤马大军”,它所使用的马匹数量,是“一战”时的两倍还多。绝大多数士兵只接受了几周的训练,并且与国家主义所宣传的年轻、有活力的前线战士形象相去甚远。德国总共只有77个师能够充分作战,其中有10个装甲师和6个摩托化师一也就是说,这只比1918年的米夏埃尔行动多了5个师。从机动化和装的角度看,进入战争的德国军队是支二流军队。因为在1939年的将领们的现念中,部署快速军队的新想法与他们在“一战”中作为青年军官参战而获得的战争经验互相冲突,战术一战役思想在这一分歧中依然悬而未决。让事情更加困难的,则是军官团队拓展得太快、太大,统一的军事学说已经不复存在 波兰战役暴露了士兵训练水平的不足,以及程度远超在战争初始阶段预计 引自 第七章 失去的胜利—战役思想的局限
77人阅读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