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家庭治疗的基本概念
【依恋理论】
依恋理论在夫妻治疗领域取得了尤为丰硕的成功(例如,Johnson,2002),它清楚解释了,即使是健康的成年人也是需要彼此依赖的。 引自 第3章 家庭治疗的基本概念——对于人类行为的全新思考方式 依恋理论认为,指责和抱怨是对依恋纽带的一种抗议——换句话说,唠叨的那一方与看到的生气相比,更多感到的是不安全感。 引自 第3章 家庭治疗的基本概念——对于人类行为的全新思考方式 关于指责和抱怨的描述,有了一个新的视角,除了生气,为什么生气、抱怨、指责的下面是因为不安全感,在心理的感受是一种被威胁的感觉。
焦虑型依恋的儿童通常有过度保护和入侵式的父母。这样的儿童学到的是他们需求的适当性必须得到父母的认可。焦虑型依恋的孩子紧紧依附于自己的照顾者,照顾者的入侵式行为传递了这个世界很危险的信息——你需要去控制它。焦虑型依恋的个体尝尝会有抑郁和焦虑的困扰,因为他们会习惯性地屈从于他人的要求并且非常努力地取悦他人。当他们在成人浪漫关系中的情绪安全受到威胁时,焦虑型依恋的个体会尝试通过疯狂地拉近伴侣的距离以至于不失去对方来恢复情感上的亲密(Bowlby,1973)。害怕被遗弃或者说“恐惧”能够好传达这种情感是多么强烈地纠缠着人们的意思。 回避型依赖的儿童通常有情感不可及的父母。儿童开始会开始尝试寻求照顾者的安抚,但是照顾者很明显没有回应的时候,儿童最终就会放弃。一个类似的模式会发生在儿童对世界的探索中——儿童开始会尝试探索冒险,但是当面临挑战时通常会放弃探索(Ainsworth,1967)。这些儿童学习到的是没有人会对他们的需求有反应,为了免受拒绝的伤害,他们试图消除,或者不去感受那些未得到满足的需求。回避型依恋的成年人在面对亲密关系中的不安全感时,通常会变得疏离和冷漠,努力做到不对自己的配偶有需要,这样就免受被拒绝的伤害(Bowlby,1973)。 引自 第3章 家庭治疗的基本概念——对于人类行为的全新思考方式 疑问:有的人有焦虑型依恋和回避型依恋的双重特点。是每个人只能有一种依恋类型吗?还是依恋类型要看的是亲密中不同人的部分,因此依恋的类型也是和对方的关系而异的?
【依恋理论与恋爱】
爱情关系可以被概念化为一种依恋的过程(Hazan&Shaver,1987)。研究已经发现,在关系中焦虑的个体会报告更多的关系冲突,这表明一些冲突是因为缺乏对爱、丧失和被遗弃的安全感而产生的。那些对关系焦虑的个体通常会采取一种高压且怀疑的态度处理冲突,这很可能带给他们最害怕看到的结果(Feeney,1995)。 引自 第3章 家庭治疗的基本概念——对于人类行为的全新思考方式 【家庭结构】
家庭通过亚系统(Subsystems)建立起结构——由代际、性别和功能决定——这些又由人际界限(Boundaries)来进行划分,人际界限是一个看不见的但能够调节与他人互动的屏障(Minuchin,1974)。 引自 第3章 家庭治疗的基本概念——对于人类行为的全新思考方式 家庭治疗师发现问题往往因界限过于僵硬或过于混乱而发生。僵硬的界限只允许与外部系统有很少的接触,结果导致疏离的发生。疏离会让人们感到独立但确是分离的状态:它能够促进独立自主,但却限制了情感和养育。缠结的亚系统具有混乱的界限:他们可以让人们获得支持,但是为此付出独立的代价。缠结的父母对孩子充满爱意且专心于孩子,但是他们的孩子却倾向于依赖父母,并且可能在处理与家庭成员之外的人际关系方面存在问题。缠结(enmeshed)的父母过快地对他们孩子做出反馈,而疏离的父母对于孩子的反馈却比较慢。 引自 第3章 家庭治疗的基本概念——对于人类行为的全新思考方式 界限僵硬,会导致疏离;界限的缠结会让人们付出独立的代价。
60人阅读
海棠对本书的所有笔记 · · · · · ·
-
第一章:家庭治疗的演变—治疗视角的革命性转变
当病人症状好转的时候,家里的某一个其他成员就会不舒服,仿佛这个家庭里面必须要有一个病人...
-
第2章:家庭治疗的基本技术—从症状到系统
【家庭生命周期】 大多数家庭来访的原因不是自身存在问题,而是他们难以适应生命周期阶段的转...
-
第3章家庭治疗的基本概念
> 查看全部4篇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