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一种政治话语的崛起
一、迷信西方话语的代价(迷信导致走向失败)苏联和南斯拉夫都因为迷信西方话而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如果中国采用西方政治模式同样会走向崩溃。经历了欧洲的启蒙运动,西方现在又把自己的政治和经济模式及其话语推向另一种绝对,形成了一种新的蒙昧主义和绝对主义——这种盲目的“唯我独尊”倾向恰与作者亲自走访过100多个国家之后得出的结论差异巨大。中国的崛起不仅触及了多方的利益,而且让西方话语无法进行诠释。
二、可能影响世界的中国理念(中国有自己的话语权)政治话语的核心是“理念”,中国崛起的过程就是“理念”产生的过程。作者梳理出总过的八大理念是:实事求是、民生为大、整体思维、政府是必要的善、良政善治、得民心者得天下与选贤任能、兼收并蓄与推陈出新、和谐中道与和而不同。
三、不被西方话语忽悠(明辨民主,警惕被忽悠)“民主”在世界上一直很有争议,西方主流话语一般将民主定义为“程序民主”,但作者认为将民主简化为程序民主是民主异化的表现会有很多问题。作者指出民主应该是程序民主和实质民主的结合,但首先 应该是实质民主,即体现民主的内容及其所服务的价值。民主的内容就是要体现人民的意愿,民主的价值就在于实现国家的良好治理和人民高品质的生活。但民主的程序和形式应该由各国根据自己的民情和国情来探索。从实际情况来看,非西方国家采用西方民主制度的都是失败案例。西方有些学者对民主的认识有教条主义倾向,而中国人要的是优质民治,不是劣质民主。作者认为中国民主的核心内容应该是逐步建立一流的人才选拔机制,一流的民主监督机制、一流的社会协商机制。
四、“游戏民主”还有没有戏?(辨识西方政治民主来说明不适应非西方国家的原因)发展中国家因为缺少相应的条件,所以应用西方多党制民主的成功率极低,而且会加剧社会矛盾。而西方国家在现代化的过程中也没有搞普选的,他们在搞普选之前是已经形成了相应的特点:1、政治与经济分开2、人均资源较多3、中产阶级形成社会主体4、西方精英阶层掌握国家主要资源西方民主的“斗争哲学”不适应于非西方国家,尤其是中国政治文化的“和谐哲学”。中国的社会共识容易形成是由我们的文化传统所决定的,而且是我们的优势,是成熟社会的标志之一。如果人为的强化对立反而是一种倒退。西方的多党制民主制在很多地方已经演变成为了“游戏民主”,带来了许多耗费社会资源、使许多国家的民主品质迅速走向平庸化和劣质化的问题。而反观新加坡和中国的特点则是能超越党派执政和拒绝平庸化。上述问题其实很多西方人也看到了并公开发表相关文章讨论。作者认为美国的政治制度是前工业时代的设计需要改革否则将走向衰落,指出包括美国在内的西方政治制度面临的最大挑战是缺少整合力与竞争力,没有很强的人才观念,提出“三权分立”仅限于政治领域,,而政治又为资本力量所绑架,所以需要超出政治领域的三种力量之间的平衡,即政治力量、社会力量、资本力量之间的平衡。
五、日内瓦激辩人权(西方人权话语的缺陷)作者参加2010年在日内瓦举办的人权国际电影节并发表了自己的观点:
- 一个人权被不断侵犯的民族(中国)是不可能如此快速崛起的,奇怪的是西方总认为自己比对方更了解对方。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能同时实现所有的人权,而中国是把消除贫困作为核心人权优先发展的,这点与西方只以政治民主作为民主的逻辑大为不同。
- 虽然民主是普世价值,但西方民主不是。民主的核心就是要体现人民的意志,实现良好的政治治理,而与是否是多党制无关。
- 社会的良性运作需要多重要素的有机组合,人权重要而传统价值也同样重要。中国文化传统远远早于西方人权理念的出现。世界人权事业的未来方向应该是更多地包容不同的文化和智慧,从而丰富人权的理念,要防范文化绝对主义而不是文化相对主义。
作者指出西方人权话语体系的基本缺陷:1、无法在政治、公民权利与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之间取得一种平衡。2、法条主义问题。3、个人权利超越集体权利的困境。4、人权体系中没有优先顺序的概念各国的人权理念都有自己的特点,在西方世界内部,人权观都有很大的差异,举例……西方的民主制度只对本国的部分选民负责,是以自我为中心的。中国需要在对外学习和发展人权的同时做出自己的贡献,从而丰富西方现有的人权理念。
六、言论自由与井底之蛙(西方人权暴露出的问题)英美标榜自己是自由国家,但其实在实际措施中有很多的限制。世界上没有绝对的自由,自由与责任总是联系在一起的,但西方国家往往忽视这一点,极度推崇个人自由发展,而忽视了人性恶的一面带来的危害。总体上人们对自由的与责任等问题的论述还是辩证的,而且符合中国的哲学观。但美国主导的话语中往往将自由极端化,显得很浅薄。其实西方一些大哲学家也是辩证地看待自由这些概念的,如康德、洛克。美国个人主义与道德的分离会越来越多地损害美国的整理利益。中国模式的相对成功某种意义上就是要把被西方主流观点颠倒的东西重新颠倒过来。例如要发展就得维持稳定,但维持稳定就会被美国说成搞专制。作者认为西方政治权力压倒一切的人权背后往往是自己战略利益的考量,而没有尊重这个国家自己人民的选择。关于言论自由的问题,其实每一个国家都有自己的新闻开放度,所以中国不会以西方模式为标准,而且要在学习中超越西方。
西方媒体的问题诸多:1、媒体被商业利益过多控制2、一直对中国有着严重的偏见3、对中国的报道不全面4、过多推崇批评报道和消极报道5、中西两种新闻观产生的不同结果6、媒体的低俗化
西方自有媒体对中国形成的偏见是根深蒂固的,作者认为无论中国人做什么努力都很难改变这种偏见。这种偏见背后反应的是对中国崛起的极度不安和恐惧。作为被误解的一方我们希望解除误会但是孤掌难鸣——这种情况从中国人信奉的“知己知彼百战百胜”的角度来看未必是件坏事。需要理解中国的任务是西方自己的任务,要他们自己来做。
END
凤凰于飞对本书的所有笔记 · · · · · ·
-
第三章、一个“文明型国家”的崛起
一、走向“民族国家”的坎坷(成功建立) 作者认为中国崛起的性质是在学人之长和发挥自己优势...
-
第四章、一种发展模式的崛起
一、危机带来的思考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因为中国模式和“东亚模式”一脉相承,因此当时备...
-
第五章、一种政治话语的崛起
-
第六章、西方模式的困境-印度
一、贫民窟带来的震撼和思考 为了更好地了解中国,需要进行国际对比。印度贫民窟引发了作者的...
-
第七章、西方模式的困境:我看东欧
作者对自己看到的20年前的东欧与20年后的所见所闻进行了简要描述,并与中国改革开放前后的状...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