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Economic Renewal and Wars of Religion,1560-1648
欧洲的总体趋势:现代全球经济体系与国际政治体系的开端
1.发现新大陆与商业革命
1492年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对新世界的探索也塑造了新的欧洲文明。葡萄牙人率先探索了从非洲到印度、东南亚和中国的航路,西班牙人完成了美洲的发现和全球航行,西班牙与葡萄牙在1494年订立条约,将美洲划归西班牙,亚洲、非洲及东印度群岛划归葡萄牙,但随后葡萄牙人发现了巴西,西班牙人开拓了菲律宾殖民地。(反正过几年你俩合并了,都是一家人一家人)与此同时,从国内事务解脱出来的英国、法国、尼德兰也开始参与到海上航行与殖民地开拓之中。
西班牙显然更为成功。西班牙美洲帝国的建立引入了大量非洲奴隶,将天主教信仰传播到中南美洲地区。甚至在美洲建立教会和大学。1545年波托西银矿的开采为西班牙提供了源源不断的财富,大量贵金属的涌入促进了价格革命。伴随欧洲人口的增长,军队规模扩大、地价上扬、工业与制造业兴起,君主开始更大规模征税,一种以国家为中心的经济体系成长起来。大企业家出现(德国的Fugger家族),资本与劳力开始分离,以国家为后盾的大规模投资和巨型商业活动开始出现,如银行业、造船业、海外贸易公司等(如1600年后英国与荷兰建立的土耳其公司、俄罗斯公司、东印度公司等),商业资本主义的时代到来。但商业革命并未惠及广大贫穷人口,穷人失去了置办产业的机会,只能沦为流浪人口或无产阶级,1601年英国颁布《穷人法》,迫使其进入各个产业出卖劳动力维生,与此同时慈善事业也开始萌发。(打工是不可能打工的?)
2.重商主义与社会阶级的变动
重商主义(mercantilism)的本质是国家导向的财富渴望。建立一种“强有力的自给自足的经济体系”是当时欧洲各国所期望的。具体而言便是向其他国家出口制成品,禁止原材料的出口,以期获得最大利润。这导致了保守主义和地方主义的行会的终结。新的产业开始出现,学徒有了基本的工资保障,高水平工匠受到国家的保护,进出口贸易出现了关税体系。英国、荷兰等国家开始蚕食西班牙葡萄牙的财富。商业殖民帝国建立起来。
在此背景下,欧洲社会阶层逐渐形成:拥有地产的贵族、农场主与农业劳工、中产阶级和城市贫民。随着欧洲的价格革命,农产品价格迅速上涨,有地产的自耕农更加富裕,而无地的穷人则更加贫穷。贵族也发生了变化,贫困的贵族加入政府和军队服务,上流阶级更多地参与到政府事务中。中产阶级(bourgeoisie)大量出现,比如政府雇员、城市手工匠人、小商人等。大学教育开始面对各个阶层开放,其他形式的学校也建立起来。穷人阶层中无产阶级工人出现,他们是商业发展中获利最少的群体。
东欧与西欧的区别:西欧商业革命使许多人富了起来,社会阶层更加平等化。但东欧的财富仍然集中在拥有大量地产和资源的贵族手中,因此东欧反而恢复了农奴制(德国人称为hereditary subjection,看来还是要点脸的)。(不过这些都没关系啦!反正过几年你们都要完蛋了!宗教战争来了!)
3.天主教西班牙的战争、法国的分裂与重组、三十年战争与德国的大解体
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查理五世试图促进德国内部宗教统一的努力在法国的干涉下、德意志诸邦国的反对下失败了,奥格斯堡合约标志着天主教统一运动的失败,查理五世1556年退位出家了(看看人家,谈个恋爱就出家的中国皇上都怎么想的)。他的继承人由此分为两支:奥地利、波西米亚、匈牙利的斐迪南(弟弟)和西班牙的菲利普二世(儿子)。叔侄俩非常和睦,(都是咱老哈布斯堡家的人)菲利普二世应该是整个世界最强大的人物了,1580年他继承了葡萄牙的王位,还拥有尼德兰十七省和勃艮第自由区,意大利的米兰和那不勒斯,地中海地区的主要岛屿和突尼斯,1558年之前他还是英国名义上的国王,1589年通过联姻还宣称拥有法国的王位。美洲、亚洲、非洲的殖民地也都为他所有。于是他决定搞事(废话,有这个权力谁不想搞事)他的目标是:实现天主教在世界范围内的胜利!为了西班牙的利益!但不幸的是尼德兰率先反抗,坚决要求新教信仰自由,抵制西班牙的宗教裁判所,还得到了英国人的支持(我搅屎棍岂是吹出来的?)。不过英国此时也面临国内的危机,于是伊丽莎白一世选择了和尼德兰站在一起。西班牙的尼德兰总督帕尔马决定把尼德兰十七省分而治之,于是造成了南部十省和北部七省的分裂。北部七省1579年组成了乌得勒支联盟,英国和西班牙借着尼德兰这个导火索开始了战争。英国杀了天主教女王玛丽斯图尔特,不断袭扰西班牙船队,菲利普二世决定入侵英国!1588年无敌舰队开始进攻,然后不幸全军覆没。(我觉得舰队这个名起的就不好)战争一直在进行,甚至直到1598年菲利普去世。无奈之下,西班牙只能和尼德兰在1609年签订了十二年的休战合约。西班牙的衰落也就由此开始。(一手好牌打得稀烂啊……)
法国内部也面临着混乱。此时的法国没有强有力的中央政府,和神圣罗马帝国也差不多。布列塔尼、勃艮第(这地方还归西班牙了)、普罗旺斯、朗多克各行其是。与其他国家不同,法国是自己玩自己的,因为法国已经不受教皇的影响了,胡格诺派、天主教的争端也就日趋白热化(反正就咱俩,你看谁弄死谁)但加尔文派的胡格诺新教徒毕竟不是权贵阶层,弗朗西斯一世和亨利二世一直在努力打压加尔文派。但加尔文派越来越受到欢迎,吉斯大公也成为了新教徒。亨利二世死后,太后凯瑟琳还搞了一个圣巴托洛谬日大屠杀,想一举消灭新教徒,但只能引起更大的冲突。死里逃生的吉斯大公逐渐转为了温和派,主张国家权力高于一切,是法国的绝对主义思想的开端。亨利四世1589年继位后终于改变了现状,他1593年改信了天主教,1598年颁布了《南特敕令》宣布宗教宽容,在大主教黎塞留的帮助下,法国逐渐恢复了统一,走上了正轨。(波旁王朝建立)
重头戏还在德国。三十年战争的背景就是奥格斯堡合约导致的德国新教联盟的出现。天主教的哈布斯堡王室自然是不愿意看到的,西班牙与荷兰之间的关系也紧张起来(因为十二年休战快到了)西班牙试图与德国联合打击荷兰和德国国内新教联盟的计划自然引起了法国的反对(没错,包围了我那么久还想联合?)。几股势力就这样交错在了一起。战争从波西米亚开始。斐迪南皇帝和新教腓特烈五世的战争把腓特烈吓跑了(。。。)哈布斯堡王朝重新征服了波西米亚。这一下丹麦国王不干了,我好歹也是赫尔施泰因公爵,德国土地有我一份,于是开始进军德国,侵略不成结果被反推,德国的胜利使法国和瑞典深为恐惧。瑞典国王古斯塔夫进入了战争,连连取得胜利,可惜他不久就死了。此时德国的军队厌烦了西班牙人,试图和萨克松联盟达成合约,孤立了瑞典。法国一看这不行啊!继续打!结果被西班牙人捅了屁股,法国又煽动葡萄牙和加泰罗尼亚独立(真是祖传绝活啊),继续参与到德国战争中。德国终于受不了了,你们打仗来我这干什么!于是在四年的漫长谈判后,1648年《威斯特伐利亚条约》签订了,法国肢解了神圣罗马帝国,欧洲的现代国际政治体系得到了确立,宗教不再是战争的主要动力,现代国家概念形成了,只有德国又混乱了起来。(梁子就是这么结下的)
本杰明·海瑟薇对本书的所有笔记 · · · · · ·
-
第一章
The Rise of Europe:before 1300 1.社会经济上奴隶制的废除和农奴制的消亡 2.政治上陪审团制...
-
第二章 The Upheaval in Western Christendom,1300-1560
西欧的总体趋势:世俗化(secularization) 1.十四世纪的大灾难:黑死病及其后果 人口大量死...
-
第三章 Economic Renewal and Wars of Religion,1560-1648
-
第四章 The Growing Power of Western Europe,1640-1715
西欧的整体局面:法国的强势影响(路易十四时期),西欧文化的散布 1.欧陆均势政治与“大君主...
-
第五章 The Transformation of Eastern Europe,1648-1740
东欧的整体趋势:成为西欧资本主义市场的原料供应地,农奴制反而加重。东欧地区在原有的三个...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