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望道
陈望道翻译《共产党宣言》 《共产党宣言》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纲领性文献,它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延生。 李大钊、陈独秀在北京读了该书的英文版后,认为应当尽快将此书译成中文。戴季陶在主编《星期评论》后,打算物色一位合适人选翻译此书,准备在《星期评论》上连载。邵力子向戴季陶推荐了陈望道。 于是,陈望道从1920年2月至4月,在家乡义乌分水塘村,根据戴季陶提供的日本《社会主义研究》创刊号所收幸德秋水、堺利彦合译的日文版《共产党宣言》,和陈独秀通过李大钊从北京大学图书馆借来的英文版《共产党宣言》,译出了中文版的《共产党宣言》。这是《共产党宣言》第一个中文全译本 5月中旬,陈望道应沈定一之邀来到上海,接替赴广州的戴季陶担任《星期评论》的编辑,译稿则由陈独秀和李汉俊校阅。因《星期评论》不久停刊,未能连载发表。陈独秀就和共产国际代表维经斯基商量,筹钱建立了一个名叫“又新印刷所”的小型印刷厂,以社会主义研究社的名义,将《共产党宣言》作为“社会主义小丛书”第一种,于8月在上海印刷出版,初版1000册,到1926年5月,该书已是第17版,数年间流传极广、影响极大。 《共产党宣言》中文全译本的出版,在中国马克思主义传播史上是一件大事,为中国先进分子接受马克思主义创造了重要的条件。毛泽东曾说过,有3本书对他影响尤其深刻,陈望道翻译的《共产党宣言》就是其中重要的本。
51人阅读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