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伍部 内阁不相信眼泪 第十~十二章
第十章 天才的谋略
1、一个特殊的女人
胡宗宪想把相同的方法用在徐海身上,徐渭表示了反对,应万勿妥协,范进杀绝。
胡宗宪派罗龙文去卧底。罗龙文是徐海的老乡,并且擅长挑拨是非。徐海海盗公司除徐海外,还有两位投资者,陈东和麻叶。这二位原本是商人,但因亏本欠债被追杀,就当了海盗。罗龙文四处煽风点火,徐海和陈东、麻叶之间的友谊不复存在。
胡宗宪给徐海写了劝降信,徐海回了信。徐渭发现回信十分规范有礼,感觉很奇怪。罗龙文打探出代笔写信的是徐海老婆王翠翘。她是一个出身名门的女子,因父亲犯罪沦为妓女,因为爱情嫁给了徐海。
胡宗宪给徐海送去了许多礼物,徐海将其中女人的用品送给了王翠翘。罗龙文找到她,告知这些礼物是胡总督专门送给她的,希望她能够劝说徐海改恶从善,归顺朝廷。王翠翘开始给徐海吹枕头风,徐海开始有所动摇。
在一次出航中,徐海属下的一群日本倭寇洗劫了几条船,被抢的是汪老板的船队。汪直将徐海即将进犯的消息告诉了胡宗宪,并且提供了具体的进攻路线和部署。
嘉靖三十五年,徐海率军抵达江浙沿海,却无法攻破明军上岸。胡宗宪感到对方锐气已尽,便发动反击,结果徐海五次大败明军。俞大猷率军赶到,稳住了阵脚,双方在海上僵持着。俞大猷突然接到命令:休战,撤回杭州。因为毛海峰带来了汪直的一封信。
2、连锁的陷阱
这封信的到来让徐海以为汪直要投降了,于是便有所犹豫。但是他说:“我很想退兵,但此来我军兵分三路,若要撤退,不是我一个人说了算的。”作为使者的夏正,是胡宗宪的贴身亲信,他沉默良久,说:“陈东那边没有问题,那就只等你了。”徐海终于认定,陈东已经不再可靠。
与此同时,陈东从手下得知,外面盛传,徐海准备把大家卖掉,作为自己归顺的见面礼。陈东一开始不信,后来知道了胡宗宪的使者确实去了徐海那里,便开始集结部队,随时准备应对徐海的攻击。这一举动让徐海以为,陈东已经和胡宗宪商定了条件,准备对他动手了,便随即命令部下动员,防备陈东进犯。
当陈东还在犹豫的时候,徐海已经主动联系了胡宗宪,归还了大量明军俘虏,并表示愿意主动撤离,临走时,他向胡宗宪提出索要钱财的要求。
不久,胡宗宪的使者悄悄潜入了徐海的舰队,让他投靠。徐海决定妥协。使者让他去吴淞江消灭倭寇,徐海获胜不久,俞大猷向他发起了攻击,斩杀多人,但放走了徐海。
徐海立即准备了大量金银财物以及奇珍异宝,全部给了胡宗宪,还派弟弟徐洪去做人质。徐洪得到了良好的待遇,带话给徐海,要想从良,必须献出自己的同党——陈东、麻叶。
3、最终的诅咒
徐海以请麻叶吃饭为由将他绑给了胡宗宪。胡宗宪为他送了绑,让他写一封信给陈东,内容是他俩制订了一个阴险的计划,准备置徐海于死地。
但是信被投递到了徐海手中,怒火烧毁了他的理智,王翠翘这时也建议他彻底放弃抵抗,接受胡宗宪的招抚。
徐海擒获了陈东,就在他安置俘虏、准备谈判之时,得知:所属部队被明军突袭,死伤三百余人,损失及其惨重。第二天,徐海无条件投降。他带着他的全部军队,列队城外请降。赵文华很害怕,胡宗宪却只带了两名随从打开了城门。徐海行礼,胡宗宪拍着他的脑袋说:“你印倭寇入侵,为祸国家多年,今日既然归顺,以后当安分守己,切莫再次为恶。”
徐海选择城外的沈庄作为他的暂住地,因为胡宗宪表示,要安排他的部下专业、从良,必须有足够的时间。但是胡宗宪却去找了陈东。
几天后的一个夜晚,陈东的手下袭击了徐海及他的部队,徐海跳水自尽。
第十一章 战争——最后的抉择
1、一个白痴的诞生
嘉靖三十六年十月,汪直率领数千军,携带大量火枪火炮,突然开赴浙江沿海,并停泊于舟山岑港。胡宗宪当即下令加强戒备。
汪直愤怒了,因为这次他是来谈判的。胡宗宪立刻表示歉意,但汪直不肯上岸了。胡宗宪找来汪直的亲生儿子,劝说他上岸谈判。但是汪直说:“我在外面,你才能好吃好住,我要是来了,全家就都死了。”
毛海峰收到了胡宗宪的密信,邀请他上岸一游。在汪直的指使下,毛海峰驾船上岸。胡宗宪拉着毛海峰去参加一个接风酒局并且喝醉了,坚持让毛海峰和他住一起。在胡宗宪的住处,毛海峰发现了胡宗宪为汪直说话的公文,重获信任。
汪直要求胡宗宪派一个人来做人质就上岸谈判。夏正去做了人质。
胡宗宪对待汪直十分客气,并让他去杭州玩一玩。到了杭州,浙江巡按御史王本固却将他抓了起来。胡宗宪让他放人也不听,还上书参奏胡宗宪。胡宗宪只得妥协。
一年后,汪直被压赴刑场处决,临死前:“杀我一人无碍,只是苦了两浙百姓,我死之后,此地必大乱十年!”
2、黑暗的降临
嘉靖三十七年(1558)春,战斗正式开始,目标毛海峰。但是打了半年多也没有打下来。
嘉靖直接下达了命令:浙江总兵俞大猷,作战不利,限期一月,必取岑港!如到期不取,自总兵以下,全数撤职查办!
参将戚继光找到俞大猷,表示愿意充当先锋,剿灭毛海峰。他先减缓进攻的节奏,麻痹对方紧绷的神经,同时仔细勘察地形,选择合适的突破口,待时机成熟,再一举发动总攻,歼灭敌军。
3、生下来就是将军
元至正十三年(1353),戚祥投奔朱元璋,东征西讨,立下了很多功劳。朱元璋下令:授戚祥之子戚斌为明威将军,任职登州卫指挥佥事,世袭罔替!
嘉靖七年十月初一,江南漕运把总戚景通的儿子戚继光降生,当时他已经五十多岁了,到了嘉靖十七年,他就退休回家了,他的职位四品将军将由十岁的戚继光继承。
朝廷规定,这种级别的官员出门要坐马车,戚继光家条件有限,便不再上学。一位老师听说此事,便主动上门教书,不收一分钱。
第十二章 名将的起点
1、基本功是必要的
刚满十八岁的戚继光就任登州卫指挥佥事,手下都是一群兵油子,他学会了妥协。
嘉靖二十八年,戚继光参加武举乡试,一举中第,成为了武举人。第二年,他前往北京参加会试,正遇“庚戌之变”,所有考生都去打仗了。事变结束后,被派去驻守蓟门。在这三年中,他熟读《孙子兵法》,并认真批阅。
嘉靖三十四年,戚继光调任浙江,任都司佥书。他针对当前形势,提出很多合理建议,胡宗宪都看在眼里。不久,朝廷决定设置宁绍台参将一职,许多人开始积极活动,只有戚继光无动于衷。胡宗宪便将这个职位交给了他。
上任一个月,倭寇就来了,在慈溪东南的龙山战争拉开了序幕。但是在戚继光布置谋划完之后却发现,士兵们都跑光了。他登上高地,一连三箭射中两个头目和一个士兵,倭寇们才放弃追赶,停了下来。明军此时才开始追击,但是把倭寇赶远了一些之后就不再追了。
戚继光决定上书,要求重新练兵。胡宗宪给了他三千士兵,让他去训练。但凡新兵入伍,戚继光总要训一段话,鼓励大家学武。之后便是严苛的地狱般的训练。
戚继光带士兵们去台州逛,正巧遇上倭寇,新兵们瞬间击溃了敌人。之后这支新军连续四次遭遇倭寇,四战而四胜。
嘉靖三十七年的岑港之战,让戚继光意识到,他还缺少极为重要的一环。
2、最后一个选择
处州兵作战勇猛,冲锋陷阵,但在打仗前,都会谈条件;绍兴兵完全服从,从无怨言,但敌人进攻他们会主动撤退。
嘉靖三十七年,戚继光因公事出差,见到了义务人与永康人大家斗殴。他急忙赶了回去,连夜求见胡宗宪,请求在义乌征兵。
在严格的征兵条件下,戚继光终于找到了合适的训练对象。
语墨对本书的所有笔记 · · · · · ·
-
第伍部 内阁不相信眼泪 第四~六章
第四章 致命的疏漏 1、转机 严世蕃贪太多被人告了,他打算和父亲去找夏言求情。门卫说夏言身...
-
第伍部 内阁不相信眼泪 第七~九章
第七章 东南的奇才 论罪奏疏上的另外两个人是闽浙总督张经和浙江巡抚李天宠。 嘉靖三十二年(...
-
第伍部 内阁不相信眼泪 第十~十二章
-
第伍部 内阁不相信眼泪 第十三~十五章
第十三章 制胜之道 赵文华为嘉靖送上了百花仙酒,他说严嵩就是喝这个酒才身体很好地。嘉靖下...
-
第伍部 内阁不相信眼泪 第十六章~第十八章
第十六章 曙光 1、痛苦的旁观者 王世贞因为在杨继盛死后帮他收了尸,并且痛哭了一场,被严嵩...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