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中的家
一如以往,光芒万丈自大直桥旁落下后,天空转为幽蓝,城市里的灯火徐徐一盏一盏点亮,与天际益发浓艳的一抹犹存霞相辉映一一这是冬季里偶尔上演、可遇不可求的最美一刻,我管它叫“奇幻时光”。 抬头,宛如约好似的,弯弯月牙就在此际从窗儿一角眯着眼探头与我对望。 一直以来,我始终相信的是:“空间,是生活的容器。”当这容器能够确实呼应、合乎我们的作息方式、需求与愿望,生活便能真正安定安顿、舒坦舒适;同时,认真专注徜徉其中,有滋有味、自在自得。 引自 Ⅰ 缘起 7 一年四季、日タ晨昏,景物虽似如一,然而时刻分秒都有不同风致:春日经常的薄雾与细雨与河畔草地分外青翠的绿;夏天总是照得全城金灿夺目的日光与午间仿佛可见的蒸騰热气;台风来前几日,天空简直泼彩般逼人的蓝;每年元旦跨年时分,虽说远了点,但101大楼烟火依旧辉煌;还有,晴日或雨后云开的夜晚,黑幕下都会灯火五颤六色如洗般闪闪发亮,在河面上映照成一线线粼粼波光…… 引自 开阔透亮,光、景与风之必要—21 所谓全中岛厨房,最重要的精神在于以中岛为厨房唯一核心,合炉台、水槽、收纳与料理空间于一体,整个流理台、所有主要功能动过作全部都在中岛,背后靠墙方即使有有台面、也仅做收纳与工作辅助之用。 引自 我爱厨房:好个,贪婪之岛—31 厨房是个不介意零乱,而且还混杂着笑容与哼唱、非常愉快地烹任食物的地方。” 零乱得很好看的厨房,或者是有点散乱但是却不至于令人精疲カ竭、大方的厨房,是我的理想。”ー《住宅读本》里,中村好文这么说。 我也是。从一开始,我就一点不曾想要那种设计杂志上经常登载,整整齐齐光洁亮丽、什物杂物一点不见的漂亮厨房。反倒是常用爱用工具道具餐具器皿痛痛快快叠放吊挂出来,抬眼可见伸手可得,方便好用目生活味道满满,才是我心目中的理想厨房样貌。 引自 我爱厨房:愉快哼唱与自在烹调的地方—37 最常使用这地方的往往都还是家人,而非客人。 只不过在这样的思维下,进行设计与家具陈设配置之际,有时便难免不自觉地“反客为主”,以接待客人,而非自己的真正生活状况为第一优先考虑。 然在接下来的岁月里却是渐渐清楚发现,客人当然不可能天天来,反而是自己在这空间里的需求和用度并没有被妥帖照顾完整。 所以相较起来,我越来越倾向“起居室”这个称呼,功能和意义都更符合实际。 所以这回,既已确定是常日相聚休憩作息之所,从一开始,我们就决定尽量排除待客考虑,完全以自个儿的自在安适为上。 因而又有了新的体悟:所谓“ living room”,有谁规定必然需得有特定的所在和形式?每个人对居家对生活的喜好、习惯、愿想都不同,谁说厨房里、书房里、餐桌上不能相聚休憩作息?只要安排得当、合心合情,空间都可以是陶然徜徉乐在此中之所。 引自 客厅?不,是起居室—55 对旅人而言,真正维持日常基本所需对象其实远比想象中少;甚至拥有得少、负载得少,反而还更自由开阔。 然后,对象少,再加上有秩序有逻辑地置放,触目可见唾手可得,日夕晨昏作息之起坐眠睡盥沐言动便开始缓慢从容有余裕,自然而然便能安适舒坦。 让我顿时警醒,过多的收纳与储藏空间其实是一种障,诱引你不知不觉蒙了眼目迷了心智,禁不住开始累积不必要的东西,弱化了断舍离的决心与能力。 实际上,收纳此事,真真是“足够就好”。即使略有不足,也往往成为一种修行,砥砺自己得能一次次及时面对、正视人生里生活里居家里的真正轻重缓急,不为无谓的贪婪软弱所限囿奴役。 所以这回,收纳版图有了明显的消长:划给厨房与书的空间增加了,贮放衣物与其他杂物的位置相对大幅缩减…明确反映了我的此刻生活景况与期待,以及面对物、面对欲望的决心。 然后在设计上,则贯“各安其位”原则,属于何处、会在哪处用到,性质上功能上该是哪里的东西就一定只在该处或近处收纳。 甚至更进一步做到“触手可及”一这么多年下来,太明白知晓懒意实为人之天性,越是耗时费事便越容易荀且因循。因此,所有物件工具道具按照使用的频繁程度做好区分,尽量在一伸手一弯腰最多旋身范围内便能轻易取收,オ是一劳永逸之道。 我总爱说,这是“露与藏”的哲学。我喜欢,让这种种生活里的寻常对象自自然然成为家中的风景。 但也绝非就这么全员倾巢而出整屋子琳琅满目热热闹闹,连几个星期用不到一次的也跟着开架上一起排排站,视觉上喧哗纷乱,还徒然积灰惹尘;定然是常用者挑大梁粉墨登场,不常用者橱柜里抽屉里储藏间里整齐安静待命才好。 而既然需得自成风景,“兼具美感”则是另一心法。 也因了这怡然的美感,合收纳与布置为一,日常整理清理动作于是也成为一种理所当然的反射一一收纳不再是需得日日奋起自律的美德,而是时刻徜徉其中的乐趣。 且既然确实乐在此中,故也不忘时时提醒自己,切勿自我要求洁癖太过,“适度保持从容随性”,偶尔容得一点不经意小小淘气般的零乱,别是另番自在生活味道。 引自 说说,我的七大收纳心法—74 因而真心承认,这过程虽磨折,却无疑是对生活以及之所拥有的次绝佳省视与盘点机会。 借此痛下决心大刀阔斧,不断自问:生命里究竟什么不可或缺、什么无足轻重,何为心之所系恋、何者不值挂怀应舍当舍…同时再次提点自己,未来可要谨守铭记,那些不需要的不重要的非为真爱的,就别再驻足留心。 同时也越来越能了悟,虽然早在十年前就写过这句话:“不管在哪一种层面上,人所真正需要的,其实远比拥有的、想要的要少得多了。” 然而断与舍与离的难题,其实并不尽然全在欲望如何、需要与否,情感与回忆与所珍视的生活方式和价值在人生天平上的位置与重量,也是关键。 对生活对世界的炽烈求知好奇与体验热情仍在,直至现在,入住改头换面新居一年多来,我依然无比沉醉于被喜爱熟悉的这许多书与杯子茶具餐具与其他对象环绕的欢快愉悦。 但可以肯定的是,爱欲取舍间,应比过往要来得更安定清明无疑。 引自 关于,断舍离以及其他—82 不根源因由,只因虚华表象的恋慕,便全盘移植到异国异地任何基他所在;若彼间无相似相应的地域、历史以及生活背景、经验与历练做根基,便往往只能流于纯粹浮面皮相的模仿。 宛若空中楼阁般,既无法切合真实生活需求,也与自身的情感记忆作息习惯缺乏深刻的联结与共鸣,遂也不可能于此中得着真正踏实的安顿,摩挲出悠然绵长、安于家乐于家的情致情味。时间一长,随年岁与历的成长精进,还很容易渐渐心生焦躁厌以至扬弃。 少、舍、减、静与留白,反更能拥有无穷丰富悠远的余裕和空间。不够财力到处摆满各款现代或北欧大师经典名椅名几,更学不来极简主义的从地到天一径坚壁清野凛白无欲,但简约利落、不尚冗赘巧饰、形随功能生的原则,这么多年来,我始终信守不二。 那外在天光与自然与室内格局陈设以巧妙的水平与垂直态势相对照交映,光与影与景四时日夕不断变化流转交替,现在,也成为我家里最动人的风景。 “这是,我的风格。”每每有人问起,我总是如此回答。 是依随、立基于我的日常生活内容起居方式,我对家、对美的不断思量省视辩证,以及对这小宅所处环境之光与风与温度与湿度之如何流动变化的多年体察后,逐步涵泳酝酿交会而成的,我的风格。 不是外在的硬取强加,而是从生活里人生里,自自然然领会,而后绽放。 引自 关于,家的风格—102 以材质的颜色为颜色。 事实上,对我而言,这般对“本色”的追求,无疑是一种摒去浮面表象的虚华外在涂装,直接与自然联结联系的过程。 是的。我在人生里生活里始终相信且不停印证的是,当被更多的、真正贴近自然的物事所环绕包围,眼见身触,方能真正感觉自在安顿。 我总认为,家的温暖,并非来自色彩上的缤纷,而是,此中人与生活的丰富、深度与厚度。 记得多年前,有位设计师好友曾对我说,居家里最美丽的装饰是书,还有花。 我深以为然。到现在,满架藏书,以及偶尔添置的鮮花瓶插,确实是我认为的、家中无比动人的景致。 但更知道其实远远不只:还有错落摆置其中的各种珍爱的、悉心寻来的生活工具器物,有家人起居相聚的身影,有言说谈笑的声音和不时流动的喜欢的音乐,有烹调食物的景象、声音与味道,有穿窗而入的景色与天光。 更了然的是,在这已然嘈杂喧器庞杂繁乱太过的世界里,当身边周遭眼所见身所处之环境越是单纯简净,心绪便越能沉淀清明;更多本质的、真淳的景与物与事与思,以及其中所追求的构筑的美好生活样貌与路,方更能,清晰浮现。 引自 说说,我的“恐色症”—109 对我而言,旧时物旧时裳不仅拥有无可取代的自得自在、全无任何负担挂碍的安顿熟悉亲密感,更刻镂晕染了悠悠漫长岁月点滴摩挲酿而成的优美情致,糅合了过往重重历史记忆与活过的痕迹,叫人怎能不留恋? 引自 旧家具,新回忆—116 起居室窗畔的长榻,是全宅与景观最贴近处。白日晒太阳,黄昏观夕照,晚间看月亮与城市灯火倒映河上闪闪发光,是我俩不时争抢着要坐的地方。 引自 04 远望—131 如所料,台面式蒸炉确实上手,可煮可蒸,几乎已成众炉具中登场频率最高榜首。唯独面食时总还是偏爱传统竹木蒸笼多些,遂另外购置了小蒸笼、定做了木质上盖。 果然,不知是否心理作用,用来总觉得比冷冰冰的金属炉身和玻璃上盖更透气干爽,炊蒸间还透着幽幽木香竹香,心情超好。 引自 13 蒸笼之必要—140 但对我而言,却网刚好成为一种绝佳的修行,时时提醒着我:只买当下要喝、立即能喝且适宜佐餐的酒…最重要的是,确实有缺才添购,一旦满载,即使遇上再诱人的酒款酒价都不轻易下手。 虽说少了搜酒存酒藏酒陈酒的乐趣,却因此能不受欲望驱策,淡泊轻松自在自得。 如我在《食·本味》书中谈葡萄酒的文章里所分享的此刻饮酒态度:不看评分、不追星等、不求顶级、不拥窖藏;随遇而安、用心专注,只在餐桌上与每一瓶、每一啜佳酿相遇那的喜悦,以及和料理间撞击而生的火花… 舍,オ有余裕,然后有自由。葡萄酒如是。居家、生活与人生亦如是。 引自 17 酒藏—144 在书桌后方墙面上贴了一整片椰纤毯,可吸音、当布告栏用;而且,很好看。 引自 20 壁毯—148 关于设计里的细节,我倒觉得就是顺应需求去创作,这里要什么那里要什么,但若是没有把空间的大原则确定好,看不到创意的发挥却只注重需求上的细节,其实蛮可惜的。 如果一个人对自己的生活细节,都亲力亲为地自己去操作,应该都会很清楚自己要的是什么。房主应该将对未来生活的渴望,把人生重新做一次整理,否则就算房子装修好,在里面生活也会状况百出。 我讲的不是整理物品,而是整理心情,因为你要迎接一个新的房子、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借由房子重新面对一次生活。梭罗曾经说过,“装修房子之前,先装修你的心灵”,如果不这样,装修房子有可能只是把生活再扰乱一次。 但当你全部整理过之后,人生盘整出一个新的场域,是按照自己的想法所打造出来。经过这一年来生活其中,我们的生活的确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样貌,而且牢牢地生根落定了。 就像我常常说的一句话:“居家是生活的容器。”家会决定你生活的样貌、节奏、内容,如果你有能力去做一个好的容器,生活的样貌会因此产生巨大的改变。 小空间的重点在“以小大”,把空间划分成很多角落,做到协调比例再一个一个串起来。像怡兰的家,我就会把窗外开阔无限的景观纳进来,如此一来,在家感受到的是外面的天地,自然不会觉得很小。 大与小是该结合在一起的,小空间应该要有很多层次,反过来说,大空间最怕的就是大而无当。 引自 Ⅴ 对话 197
178人阅读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