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锁住”
琵琶鱼
读过 跨越边界的社区(修订版)
任何长期、稳定的关系都不能只从关系的两端来理解,它同时包括许多“不在场的参与者”,应该从一个更大的行动单位来看。当人在建立某一关系的时候,他是带着大量已有的关系来的。他和现在的一个互动者要建立什么关系,以及怎么去建立关系,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眼前的互动者和自己原来关系网是什么关系。你和我的既有的关系网是什么关系,这才是你我之间关系的实质。我“以个人名义”请你吃饭、谈条件、称兄道弟,都是对那层关系的落实或者修整。不看僧面看佛面,明明面对的是僧,却要对不在场的“佛面”负责。可以说,关系的实质乃是“关系丛”。 如果我们还坚持“理性人”的假设,我们可以说帮忙实质上是在给自己所处的“关系丛”投资,和帮忙者互动的乃是网络,而不是某一确定的个人。在一个稳定的关系丛里,往往会形成某种“分工”:让付出代价较小的人去帮助最需要的人。 大家都发挥自己的特长为集体服务。常言所谓“助人者人助之”,此“人”盖泛指矣。“浙江村人”对帮忙的第一点解释一一“不帮会遭闲话”――说明了一个人帮另一个人的时候,他其实是在“帮给其他人看”。帮助人,和让大家知道自己帮助了別人,这两点对于很多人来说是一样重要的。所以“做了好事不留名”显得分外可贵。 引自 “锁住”
88人阅读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