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说读书事
舍斯托夫是哲学家,可也极富文学修养,情与理简直融为一体;他的感受和表达饱满充盈,一般文学家望尘莫及。舍斯托夫与同时代的其他俄罗斯哲学家一样,也受到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影响,比较起来他在气质上秉承最多。因为这个原因,文集中我最中意与陀氏有关的《在约伯的天平上》《旷野呼告》和《悲剧的哲学》。 引自 又说读书事 265 “美国史学大师史景迁中国研究系列”——这题目略有点儿别扭——中的《王氏之死》《皇帝与秀才》《曹寅与康熙》《利玛窦的记忆之宫》等,读来非常有趣;让人不禁要问作者到底是史学家,还是文学家。尤其是那本《中国皇帝》,甚至采用了第一人称的写法。史景迁很善于从某个小题目人手,深入开掘,并且讲得绘声绘色。他不是把历史演义化或趣味化,而是发现了历史本身饶有意思;他所选定的题目,他的人手处,正体现了对于这段历史的独特发现。 引自 又说读书事 265 《齐如山回忆录》从前有家出版社也翻印过,不过做了删节;这回新出的这本,好像较多保留本来面目。有人称赞它是“中国现代第一部传记文学”,实非过誉。这里提出三条:一是所述之事极有意思,二是讲述之人极有意思,三是他实在讲得太好了。一二两条是不可求的;第三条则他人或可模仿字句之美,却不容易学得贯穿始终的那个坦荡的态度。齐氏这书,可谓得大自在之作。 引自 又说读书事 265 《淡墨痕》是谷林的随笔集,距离他上一本著作《书边杂写》问世,已经过去十年之久。谷林是个安静读书,认真写作的人;他的作品别具一种意义,虽然作者无意于此:它们与当下的社会潮流正是南辕北辙。对于社会潮流,我们很难简单地说“是”或“非”;但是假如它席卷一切,吞没一切,那么肯定不是件好事情。有一种与之相反,或者置身其外的立场,太不容易。谷林这样的人以后也许不会再有,这样的文字也很难有了。这一点,在《书简三叠》中,也许体现得更为明显。 引自 又说读书事 265
72人阅读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