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篇 略论儒家工夫
仁是宽、和润;义是端方、正大、立界限、立涯岸、正是非。前者如明道,后者如伊川。而在现在自觉地有表现工夫意味的,要算唐君先生。他自觉地要表现仁,你只要看他作文章,总先作正面的了解,先肯定对方的价值,然后指出其错误而纠正之。这就是忠恕之道。我们必须知道,凡是有性情而不甚平正的人,总需要他人了解,需要适当的安排如不予以了解,予以情感上的满足,则将成为疯狂,反可毁灭一切我们若能满足其需要,如雪中送炭,这是大恩惠,也就是大仁。仁给他一种安慰,智给他一种了解。表现仁是圆,表现义是方,表现智是慧,表现礼是敬。仁义礼智都是内心的明德。这都靠自己之诚实无安、开朗坦白。能开朗坦白则直而勇矣。 引自 第十四篇 质的世界之根源:心性之学 让我看到,现在有些民哲,一旦看到别人发表什么言论,先不论正确与否,冲上去就是首先要反对,要纠正,民哲所谓的『就事论事』,实际上他们只有『思』而没有『学』更没有度,只凭借着口舌功夫获取短暂的快感,学人不可如此。
我们面对着这么多思想,尤其是哲学家的思想,应该要以谦恭的姿态先去尝试理解,再进行反思和批驳,再显现自己的立场来,如此才是仁和大方。若是一开始就想着去『纠正孔子』『纠正苏格拉底』,想着去『拯救海德格尔』『拯救黑格尔』『拯救马克思』,那这种人此生必然成不了气候的,这也正好是一条线,衡量一个人是否具有『学养』的一条线。
47人阅读
邱秋对本书的所有笔记 · · · · · ·
-
第十四章
在这里牟宗三老先生说中国传统里有事功,却没有事功精神。我一回想还真是这么回事,颇为憾动。
-
第十七篇 王学的正解
大家须知中国人讲“心”相当于西方之讲“神意”神智”,这是予上帝之全体的无量,现在大家把...
-
第二十篇 略论儒家工夫
-
第二十一篇 通向新外王的道路(一)
过去我国讲外王,是由内圣直接推衍出来。如《大学》所讲的正心、诚意,即内圣;修身、齐家、...
-
第二十八篇 中西思想诸问题之讨论
又问:解决思想上自由与组织之问题是否以黑格尔为最好?又先生尝以黑格尔比王船山,两人有何...
> 查看全部16篇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