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学史》书摘
中国文学史(钱穆唯一文学史讲义)
钱穆
序一
2016-06-12
中国人崇文重史,很早就注意到文学现象在历史过程中的变化。至少在南朝,如《诗品》讨论五言诗的源流,《文心雕龙》讨论文学与时代的关系,都有很强烈的文学史意识;至若沈约写《宋书·谢灵运传论》,萧子显写《南齐书·文学传论》,也同样关注了这方面的问题并提出了出色的见解。
2016-06-12
在众多重大问题上,钱先生都避免用西方传统的尺度来衡量和阐释中国文学现象,而尽可能从文化机制的不同来比较中西文学的差异,使人们对中国文学的特点有更清楚的认识
2016-09-07
儒家对文学价值的看法,是重视它的社会功用,要求文学有益于政治和世道人心,而钱先生是认同这一原则的。所以,在文学成就的评价上,他认为杜甫高于李白,陶渊明高于谢灵运,诸如此类。
2016-06-08
好的文学作品必须具备纯真与自然。真是指讲真理、讲真情。
2016-06-12
写作也是如此,要一任自然。文学作品至此才是最高的境界。
2016-06-08
俗语说:“万物一体。”这是儒、道、墨、名各家及宋明理学家都曾讲到的。意即天人合一,也即大自然和人的合一,此种哲学思想均寓于文学中,在思想史中却是无法找到这理论的。
2016-06-08
赋比兴都是追求天人合一、心物合一的意境,这个说法以前是没有的。
2016-06-12
从历史与社会来说文学,从文化环境说文学,从中西比较说文学
2016-06-12
从自由洒脱、轻盈空灵的个性表现说文学,从心物一体、生命与大自然相融的快乐说文学,
自序
2016-07-26
1956年6月《中国文学史》期终考试试题:
第一篇 绪论
2016-06-12
文学史是讲文学的流变,即须由史的观点转回来讲文学的观点。
2016-06-12
文学是一种灵感,其产生必自内心之要求
第二篇 中国文学的起源
2016-06-12
文学的起源是诗歌,亦即韵文先于散文,西方亦然。
2016-06-17
击壤歌
2016-06-22
卿云歌
2016-06-17
要讲文学,只能自《诗经》三百首讲起
第三篇 诗经
2016-06-13
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
2016-06-17
《诗经》大概自西周起,其创作之年代约在西历纪元前1185年至585年之间,历时六百年之久,可说是三千年前之文学作品。
2016-06-17
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2016-06-17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2016-06-17
诗有六义,即全部《诗经》共有六义,即“风、赋、比、兴、雅、颂”
2016-06-20
风大抵是民庶之作,雅是朝廷之诗,颂是庙宇之诗
2016-06-20
风”是社会的,“雅”是政治的,“颂”是宗教的。
2016-06-20
古者采诗之官,王者所以观风俗,知得失,自考正也。
2016-06-21
赋:“直指其名,直叙其事者
2016-06-21
比:朱子说,“引物为比者
2016-06-21
兴:朱子说,“托物兴词
2016-06-21
故《诗》三百者,实即写物抒情之小品
2016-06-21
万物一体
2016-06-21
天人合一,也即大自然和人的合一,此种哲学思想均寓于文学中
2016-06-21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2016-06-21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2016-06-22
读中国的一切文学作品,一定要先懂得赋、比、兴的道理,并且最好是先读《诗经》
2016-07-07
《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2016-06-22
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
2016-06-22
夫诗有作诗者之心,而又有采诗编诗者之心焉;有说诗者之义,而又有赋诗引诗者之义焉
2016-06-22
奇文共欣赏”,欣赏的心情等于第二次的创造
第四篇 尚书
2016-06-22
中国向来以史当作文学看
2016-07-02
左史记言,右史记事
2016-07-02
《尚书》记言,《春秋》记事
第五篇 春秋
2016-07-07
《春秋公羊传》
2016-07-07
《春秋穀梁传》
2016-07-04
《严先生祠堂记》中有“先生之德,山高水长”之句,后来有人将“德”改为“风”,成为“先生之风,山高水长”,此即所谓一字师,这种就是有斤量之字眼。
2016-07-04
《春秋》辨理,一字见义。
2016-07-04
《春秋》的笔法是法律性的、客观性的,有了文学的自觉性,此种自觉性是周公写时所没有的。
2016-07-07
“春秋三传”,即《公羊春秋》《穀梁春秋》与《左氏春秋》或称《左传》
2016-07-07
韵文与散文之演变各有不同之现象,即韵文是渐往艰深的路上走
第六篇 论语
2016-07-04
所谓子,即是指先秦诸子,或称诸子百家,即是指思想家或称哲学家,诸子百家所作的散文水准均极高。
2016-07-04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
2016-07-04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2016-07-04
《论语》以后有《墨子》《孟子》《庄子》《荀子》《韩非子》《老子》与《吕氏春秋》
第七篇 中国古代散文
2016-07-04
古代散文分成三个阶段,如下—
2016-07-04
第一阶段:像《论语》这部书,可说是散的,是零星的,即是由许多章凑合在一起而编成一篇,但并无连贯的意义。
2016-07-04
《孟子》这本书也是如此。
2016-07-04
第二阶段:如《庄子》一书,已进一步成为假设的对话寓言体了。孔
2016-07-04
第三阶段:至于《荀子》这本书,已再进一步发挥其个人整套有体系之思想与意见了。
第八篇 楚辞(上)
2016-07-07
说起《楚辞》,其最著名的一篇当推其首篇《离骚》
2016-07-04
《楚辞》是承接着《诗经》演变下来的。
2016-07-04
至于《楚辞》中的“兮”字,实是楚人之语音,即是“啊”之意。
2016-07-04
古人唱诗,到最后一句时必押韵,即所谓一声三叹。
第九篇 楚辞(下)
2016-07-04
讲起文学,可以分别从两方面来讲:一方面是时代性的,是纵的;另一方面是地域性的,是横的。
2016-07-05
《楚辞》是地域性的,也是文学性的,是南方文学。
2016-07-05
文学的地域性来自民间,如《诗经》分为风、雅、颂三部。其中“颂”的部分占很少;“雅”代表着来自陕西的声音,其声乌乌然,自有其地域性;“国风”有十五,其声更多了。关于这方面,可参看《汉书·地理志》,这书根据不同地域而说明其风土人情。
2016-07-05
水通彼水的均叫“洞庭”
2016-07-05
《尔雅》解释道:“大山宫小山,霍。”
2016-07-05
中国的字和命名都是有意义的。如“华山”之“华”,意即说明此山如花一般有五瓣;“岐山”之意思是“二山相并”;“衡山”是说明横亘一排;“昆仑”之意是重叠之山。
第十篇 赋
2016-07-05
赋在汉代特盛,实际上先秦战国时代已有赋。
2016-07-07
宋玉所作之赋,传下来的有《高唐赋》《神女赋》《登徒子好色赋》《对楚王问》《九辩》及《风赋》
2016-07-07
屈原所作的《橘颂》
2016-07-05
赋可以说是一种隐语,亦可说是一种寓言,寓言要用故事,使其内容戏剧化、神怪化。
2016-07-05
赋是韵文与散文的综合体,它在叙事时用散文,形容时则用韵文
2016-07-05
赋起源于战国时代,可分为荀子与宋玉两大派,但《汉书·艺文志》却把赋分成四大派,即是:
2016-07-05
(一)主客赋
2016-07-05
(二)屈原赋
2016-07-05
(三)荀卿赋
2016-07-05
(四)陆贾赋
第十一篇 汉赋
2016-07-05
楚即淮阴,初在湖北,后来楚搬到江苏、安徽
2016-07-06
作赋必须夸大铺张,所以最后必加入神话。
2016-07-07
司马相如
2016-07-07
《子虚赋》《上林赋》
2016-07-06
中国韵文的演进是由诗而辞,而赋,而曲,进而到现在的京剧。
2016-07-07
汉赋写得最好的当推司马相如和贾谊两位。
第十二篇 汉代乐府
2016-07-06
乐府是衙门名,古代有采诗之官,去民间采访民歌,在这个衙门的机构内整理出来的便叫“乐府”,犹如周代的国风一般。
2016-07-07
郭茂倩编了一本《乐府诗集》
第十三篇 汉代散文——《史记》
2016-07-06
文章同史
2016-07-06
唐诗晋字汉文章
2016-07-06
“描写人物”难于“创造人物”
2016-07-06
太史公在《史记》中所写之酷吏、货殖、游侠及封禅诸作,都是为了发抒自己之感慨,但全是如实的信史,富有情感,且把自己也加入进去,却公正而不偏私。
2016-07-07
《史记》共分五部分,凡一百三十篇,计有“本纪”十二篇,“世家”三十篇,“列传”七十篇,“表”十篇及“书”八篇。
2016-07-06
凡写历史,必须严格遵守两个条件,即是:
2016-07-06
(一)不可以只着重于单一的领袖和以单一的团体为单位,须顾及其全面性。
2016-07-06
(二)要着重于事件进展的过程,不能单看其结论。
2016-07-06
两位大文学家:
一位是屈原,他解答了文学与道德的问题。一位是司马迁,他解答了文学与历史能否合流的问题。
2016-07-07
中国的历史是应用的、实用的,诗歌文学亦是应用的、实用的。
第十四篇 汉代奏议、诏令(附书札)
2016-07-07
贾谊
2016-07-07
《陈政事疏》《过秦论》及《论积贮疏》
2016-07-07
晁错
2016-07-07
言兵事疏》《论贵粟疏》《论守边备塞疏》
2016-07-11
董仲舒
2016-07-11
《举贤良对策
2016-07-11
《春秋繁露》《董仲舒文》
2016-07-11
曹操
2016-07-11
《求贤令》
2016-07-11
《报任少卿书》
第十五篇 汉代五言诗(上)——《苏李河梁赠答诗》
2016-07-13
生当复来归,<图>死当长相思。
2016-07-13
良友远离别,各在天一方。
第十六篇 汉代五言诗(下)——《古诗十九首》
2016-07-13
《古诗十九首》
2016-07-21
时节忽复易
2016-07-21
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舞
2016-07-21
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
2016-07-21
鸡代表朝气与觉醒
2016-07-21
风雨如晦,鸡鸣不已”
2016-07-21
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
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宁不知倾城与倾国,佳人难再得。
2016-07-21
东汉时期可以说是个人的觉醒时期
2016-07-21
我国古代,纯文学作品很少
2016-07-21
到了《古诗十九首》,仍是诗言志,但此时总算已由政治性而转变为社会性的日常生活了
2016-07-21
自建安时期起,就有曹丕等人出现,彼等欲以文章传后世以“立言”,可说是中国文学开始觉醒的时代。
第十七篇 建安文学
2016-07-21
我把魏晋以前的时期分为四个时代:
(一)诗书时代周公(二)子史时代《论语》《春秋》
(三)骚赋时代屈原(四)建安文学时代曹操、曹丕、曹植三父子
2016-07-21
曹操《短歌行》
2016-07-21
《典论·论文》
2016-07-21
我们可以根据“文以气为主”一句去读曹丕在一千八百年前所写之文章,就能得其气。人生不应该生活得太严肃,应能够欣赏文学之活泼化。
2016-07-21
文学贵能自觉独立,其本身即有独立的价值技巧,此即始于建安文学,特别是曹丕发表《典论·论文》以后。
2016-07-21
陆机士衡,著有《陆平原集》。他的《文赋》一文
2016-08-01
钟嵘的《诗品》
2016-08-01
三义焉:一曰兴,二曰比,三曰赋
2016-08-01
刘勰的《文心雕龙》
2016-08-01
上五卷是比较分析;下五卷是演绎归纳
2016-08-01
故立文之道,其理有三:一曰形文,五色是也;二曰声文,五音是也;三曰情文,五性是也。
2016-08-01
此处首句“姬公”,即指周公。首段说明周公、孔子之经文,因不能任意剪裁删节,有伤原来面貌,故只好不选入,并非不尊崇周公、孔子。至于不选入老、庄、管、孟之文,由于诸子重立意而非重文,故亦不予加入。记言亦不加入;至于记事,分属历史而非文学,亦不揽入。《文选》选文之标准,其实并非昭明太子一人之见解,而是代表当时整个时代的见解。这是文学开始觉醒与独立的时代。
2016-08-01
建安七子
2016-08-01
丕的《典论·论文》中,首先谈到这七人就是:鲁国孔融文举、广陵陈琳孔璋、山阳王粲仲宣、北海徐幹伟长、陈留阮瑀元瑜、汝南应玚德琏、东平刘桢公幹。
2016-08-01
曹操去巡视,戏问刘桢:“石头如何?”刘桢跪答道:“此石磨之不添光润,雕之不增美观,乃由于秉性坚贞自然形成之故也。此石看来纹理多弯曲,却不合规矩哩!”
2016-08-01
曹操的《述志令》
第十八篇 文章的体类
2016-08-01
谈到文章的体类,应从三方面讲起。
(一)文学的内容。(二)文学的对象。
(三)文学的工具与技巧。
2016-08-01
谈到文学的内容,它可以包括说理、记事与抒情各类。
2016-08-01
其实文学作品除了说理、记事和抒情以外,尚须加上“言志”。因为《诗经》三百首是言志的,与抒情有所不同。
2016-08-01
其实《诗经》三百首,都是有政治作用的上层文学。
2016-08-01
中国有真正的文学当自建安时期开始。
2016-08-01
孔子之伟大,正如一间百货公司,货真而价实。
2016-08-01
中国人重视写史的自由。立言是三不朽之一,写史就可立言,为的是要在历史上留名,却并不重视天堂、灵魂这一套说法。
2016-08-01
《离骚》可以说是中国有纯粹文学的开始
2016-08-01
好的文学作品必须具备纯真与自然。真是指讲真理、讲真情。鸟鸣兽啼是自然的,雄鸟鸣声向雌鸟求爱固然是出于求爱,但晨鸟在一无用心时鸣唱几声,那是最自然不过的流露;花之芳香完全是自然地开放,如空谷幽兰,它不为什么,也没有为任何特定的对象而开放;又如行云流水,也是云不为什么而行,水不为什么而流,只是行乎其所不得不行,流乎其所不得不流,这是最纯真最自然的行与流。写作也是如此,要一任自然。文学作品至此才是最高的境界。
2016-08-01
当我们的人生遇到悲欢离合的情况时,就当看作是行云流水一般。
2016-08-01
所谓文学,并非将生命、感情放进去就成为文学,而是将生命、感情以及有时代性的内在生命力和外在生命力四者配合起来才成为文学的。
2016-08-23
扬雄的《羽猎赋》
2016-08-23
扬雄又有《长杨赋》
2016-08-23
汉赋是传承宋玉而来,而并非传承自屈原
2016-08-23
文章的体类有言志、说理、记事和抒情四种
第十九篇 昭明文选
2016-08-23
如欲研究古代诗文,则取《诗经》与《昭明文选》两种已经足够了。
2016-08-23
盖踵其事而增华,变其本而加厉;
2016-08-23
箴”是为了补救缺失,“戒”是为了纠正错误,“论”则是要精细地去分析事物之理,“铭”是叙事要求清通圆畅,“诔”是为寿终者作的美文,“赞”是为图像作赞扬文章。
2016-08-23
《文选》之三十八文体
第二十篇 唐诗(上)——初唐时期
2016-09-06
唐代杜甫的诗、韩愈的古文、颜真卿的字和吴道子的画
2016-09-07
《文选》中多的是五言古诗,叫“五古”。唐有七言古诗,叫“七古”;但唐诗中尚有五言律诗、七言律诗、五言绝句、七言绝句,便是“五律”“七律”“五绝”“七绝”;此外尚有“歌行”“新乐府”等。
2016-09-06
初唐时期的知名诗人有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四位,时称“初唐四杰”。
2016-09-06
《滕王阁序》
2016-09-06
《巫峡》《西陵峡》
2016-09-06
《结客少年场行》
2016-09-06
《灵隐寺》
2016-09-07
陈子昂有讽喻诗
第二十一篇 唐诗(中)——盛唐时期
2016-09-07
诗人称“李杜”,文称“韩柳”,书法家则有“颜柳”,画家则并称“吴李”。
2016-09-07
“故人不可见,汉水日东流。借问襄阳老,江山空蔡州。”
2016-09-07
由文章进入作者,再由作者进入欣赏者,然后由欣赏者进入欣赏者自己的文意。
2016-09-07
孟浩然是政治圈外人士
2016-09-07
“田园诗”,亦是闲逸诗
2016-09-07
王维,祁人,字摩诘,开元进士,官至尚书右丞,他兼善诗画,尤精于山水画,人说其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信然。他信佛,故其诗中含有佛学哲理思想。
2016-09-07
孟浩然诗中有人,但陶渊明、王维之诗已将人抽掉,即是不将自己摆进去,此是一大优点。
2016-09-07
陶潜、王维和孟浩然三人都是田园派诗人。
2016-09-07
王维是居士,杜甫是严正的读书人,李白则是喜欢讲神仙、武侠的江湖术士,照理是属于下层社会的。
2016-09-07
《庐山遥寄卢侍御虚舟》
2016-09-07
我们最好读他的年谱,根据年谱读他的诗集就等于读他的自传。我们读任何作家的书最好都按次序读其全集。
2016-09-07
这些诗表达了儒家的最高精神,即社会不用他,他并不怨人。
2016-09-07
“不薄今人爱古人”,“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作者皆殊列,名声岂浪垂。后贤兼旧列,历代各清规”。
2016-09-07
杜甫自述道:“毫发无遗憾,波澜独老成。”“晚节渐于诗律细。”
杜甫认为写作时,必使字字妥当。他写文章必须要求能达到最高妙的境界。
2016-09-07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2016-09-07
“语不惊人死不休。”
第二十二篇 唐诗(下)——中晚唐时期
2016-09-07
中唐时期的诗人当以白居易与韩愈为代表。
2016-09-07
白居易每完成其诗作后,必先念给老妪听,待对方能听懂了,才公开发表,故均为字句浅明之作。
2016-09-07
白居易从三十五岁到四十五岁的作品,多是讽喻诗,用于政治上,其作用与《诗经》《离骚》和汉赋相同。
2016-09-07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2016-09-07
一派是文学即是文学;另一派则是文学必有其人生意义与价值。
2016-09-07
白氏之讽喻诗是将人民痛苦生活现状与政府之腐败现象融汇于其诗中,故其诗当时能流行普及并大名远播。
2016-09-07
白居易尚有《长恨歌》及《琵琶行》一类的故事诗,相当于小说。
2016-09-07
唐代时所创始的是中国近代的散文,当以韩愈为始。
2016-09-07
韩柳死后,可说无后继者,直至百余年后欧阳修出。
2016-09-07
欧之后辈有王安石,曾巩,苏洵、轼、辙三父子,加上唐代韩柳为“唐宋八大家”。
2016-09-07
古代的经、史、子虽亦可说是文学,但非纯文学,韩愈在文学上的贡献是:到了韩愈,才从这批典籍变成纯正的散文,即成了纯文学。
2016-09-07
《送李愿归盘谷序》《送杨少尹序》
2016-09-07
《醉翁亭记》
2016-09-07
至于柳宗元,他最伟大的是写游记。
2016-09-07
晚唐时期,知名诗人有李商隐、温飞卿等
2016-09-07
他们两人在晚唐时期以辞藻绮靡取胜,被称为词华派
2016-09-07
春江花月夜词》
第二十三编 唐代古文(上)
2016-09-08
《全唐诗》和《全唐文》
2016-09-08
《太平广记》
2016-09-08
自汉代开始,就出现了藻采华丽、音律悦耳的骈文,一直到魏、晋、宋、齐、梁、陈及隋,于是才有韩愈出,由他来文起八代之衰。
2016-09-08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2016-09-08
《滕王阁记》
2016-09-08
《原道》
2016-09-08
欧阳修出,才有了“文起八代之衰”的传承者
第二十四篇 唐代古文(下)
2016-09-08
《钴鉧潭记》《钴鉧潭西小丘记》《至小丘西小石潭记》《袁家渴记》《石渠记》《石涧记》及《小石城山记》,合称“永州八记”。
第二十五篇 宋代古文
2016-09-13
作文当求简洁、凝练实为写文章的首要。
2016-09-13
唐宋八大家中,唐代韩、柳只占两家,其他六家都是宋代人,除欧阳永叔外,尚有王安石,曾巩,苏洵、轼、辙三父子。
2016-09-13
《醉翁亭记》
2016-09-13
文阳刚而欧文阴柔,这证实了永叔师法韩文是遗其形貌而收其神理气味
2016-09-13
某次,王安石偕友人游汴京,至管仲鲍叔牙庙时,安石题诗道:“两个伙伴,同眠同起。亲朋聚会,谁见谁喜。”等逛至伯夷叔齐庙,安石又题一诗道:“两个伙伴,为人正直。贪馋一生,利不归己。”当走到哼哈二将庙时,安石再题一诗曰:“两个伙计,终身孤凄。走遍天涯,无有妻室。”同行友人不知三诗有何意义,便问司马光。光答道:这哪里是作诗,这位拗相公只是作灯谜,而谜底却都是筷子。三座庙里不同的神像,却用不同诗句写成同一灯谜,也可见王安石之功力匪浅。
2016-09-13
《战国策目录序》,
2016-09-13
写文章虽然可以开阖驰骋,应用不穷,然言近指远,要其归必止于仁义。
2016-09-13
至于苏东坡作文,他自称“行乎其所不得不行,止乎其所不得不止”。即是说,东坡作文是无所用心,是出乎自然。故我们又称“韩潮苏海”:所谓韩文似潮是指其刚猛;苏文似海是指其为文平坦无奇,但无所不有。
第二十六篇 宋词
2016-09-13
《花间集》为中国第一词选
2016-09-13
柳词是要十八九岁小女孩儿来唱,但你苏先生的则要由关西大汉敲打粗的铁板来唱。
2016-09-13
苏、柳两人之词,前者为阳刚之美,后则是阴柔之美,截然不同也。
第二十八篇 小说戏曲的演变
2016-09-13
《太平广记》
第二十九篇 明清古文
2016-09-13
姚的老师刘大櫆,刘的老师方苞,他们三代人都学归有光,均为安徽桐城人。
2016-09-13
《归方评点史记》
2016-09-13
姚鼐文章学《史记》,曾国藩则学《汉书》,后来称为“湘乡派”,实源自“桐城派”。
2016-09-13
桐城姚鼐惜抱编纂了《古文辞类纂》,此书主要应先看其序。
2016-09-13
中国人以诗为戏,散文作得好是可以抒情的,但用白话抒情的则不易见到有好文章。
2016-09-13
中国用文言文抒情,可能已达到最高境界,此乃西方所无。
2016-09-13
中国文学史讲到这里,诗文可以说是中国文学的正宗,这是客观的讲法,《水浒传》《红楼梦》等只是消遣的读物。
第三十篇 明清章回小说
2016-09-13
章回小说如《水浒传》等是由演说变来,另有一种歌唱加上表演则成为昆曲。
2016-09-14
林纾琴南。
2016-09-14
金圣叹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