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传教士是来沪最早的外国人。还在1831年,那个游历过中国沿 海许多城市的郭实腊,已来过上海。上海的地理风貌与商业情况, 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1832年,郭实腊作为译员与助手,陪同东 印度公司高级职员林赛,乘船来到上海,要求与上海建立商业贸易 关系。上海道台在回禀中径称这些西方人为“夷人”,引起郭实腊 的不满。他引经据典,说明称英为夷是凌辱英国。经往复辩诘,郭 实腊等只好离去。这场不大不小的争辩,正如日后中西在外交礼仪 上的许多纷争一样,是中西两个不同民族、两大不同文化初次会面 时发生的必然碰撞。 开埠以后,最早来沪的传教士是麦都思和雒魏林。二人都是英 国伦敦会传教士,都是对上海西学传播产生重要影响的人。 麦都思在南洋一带活动了二十几年,鸦片战争结束以后,决定 把活动重点移往上海。1843年8月至9月,他在香港参加了关于《圣 经》中译问题的传教士会议,然后取道北上,在舟山与雒魏林会 合,同赴上海。同年12月中旬抵达上海。12月23日,他们在上海县 城东门外,租赁民屋,居住下来,并将巴达维亚印刷所迁到上海, 定名墨海书馆(London Missionary Society Press),第二年便开 始出书。 …… 墨海书馆出版业务在1860年以后趋于萎缩,其原因有 三:一是早期中坚人物麦都思在1856年回国探亲,翌年去世,使书 馆业务遭受沉重打击。二是书馆另一重要人物伟烈亚力在1860年离 职他去。三是美国长老会的美华书馆自1860年从宁波迁来上海,其 设备精良,技术先进,明显优于墨海书馆。墨海书馆在苦撑一段时 间以后,到同治四年底,将所有印刷机器设备、活字以及房屋出 售,出版业务全面结束。 引自 上海:墨海书馆…………………………………………………………
47人阅读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