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篇 如今的中国女人
“公主病”病号的幸福密钥 〔中国流行“公主病”〕 现在的女性教育出现了两个极端。一个极端是强调男女平等,“女人能顶半边天”,于是家长把女孩当男孩养,男孩上培训班学什么,女孩也同样学什么,不能输在起跑线上;另一个极端是强调女人要依附男人:“你要当一个淑女,将来嫁得好,才能活得好。”所以女孩从小到大都要富养。 但是现在很多家庭培养出来的女孩,既没有传统女性的“贤良淑德”,也不够现代女性的自主独立。很多女性从和男人发生性关系开始就认定:“你欠了我的,我把一生都托付给你了,你要对得起我!”所以我们看到,很多女孩都有非常骄傲的“公主病”—结婚以后不什么都不做,而且还有很多抱怨。 〔“公主病”的由来〕 中国男人需要女人崇拜,所以“公主病”也可以解释为女人一直在做小baby,而男人在做一个“父亲”,但实际上他是在做一个“妈妈”。(总有人做妈妈,eg.妈宝男) 按照心理学“精神分析”的理论,恋爱分三个级别。一岁前的“口欲期”,一岁到三岁的“肛欲期”,三岁到六岁的“俄狄浦斯期”,或者叫作恋父恋母期。一旦到了三到六岁这个时期,我们就会要求平等、竞争、独立。 一岁到三岁的心理特点是“控制”,一岁之前的心理特点是“剥削”婴儿对妈妈的需求,是带着剥削性的。婴儿觉得“你是我的,是我自身的一部分,我想怎么对待你就怎么对待你。我要吃了你、为所欲为地对待你”。在婴儿不会说话的时候,如果妈妈足够敏感,是可以感觉到婴儿这一需求的。 公主病”其实是女人在恋爱中退形到一岁之前婴儿的状态,她有强烈的“我之所以设置这么多底线,不停地突破你的底线,不断剥削性的成分地‘作’,其实是我想证明,你到底是不是一个愿被我剥削的‘妈妈”这其实是一种“施虐”的关系。 〔辨识自己的行为指向,带着觉知去做“婴儿”和“妈妈”〕 几乎每个成年人心里都住着一个婴儿,都有一个婴儿需要照料、成长。恋爱时,他可能需要一个女儿(通过照顾女友,照顾自己内心不满足婴儿),但是结婚之后他需要的是一个女人,或者母亲。真正进入婚姻殿堂之后,男人是需要你去包容他、呵护他、满足他的。因此,我们需要让成年的自我快速长,去照顾那个没有被充分满足的“婴儿”的自我,而不是把这些愿望一股脑儿地投射给身边的伴侣。 自我觉知,角色互换「流书App」 引自 “公主病”病号的幸福密钥 每个人内心中都有一个未获满足的婴儿「流书App」
为什么好女人都被剩下了? 母亲对孩子的影响。母亲的这种引导,会女儿造成双重影响。第一,她会觉得父亲这种男人很差,所以她不能找这男人;第二,她会感觉到母亲在对她说:“你不和我竞争,你爸是我的孩子为了表示自己不和母亲竞争,就会选择远离父亲和所有男性。 〔美满的婚姻需要先跟自己的父亲和解〕 我问她,什么力量让你发生了改变?她想了想说,在咨询过程中,她感觉到了父亲的认可,包括她回忆起她和父亲之间曾经多么亲密,这个想法给了她很大的疗愈作用。但是等她五六岁之后,在成长的过程中,她越来越看不起她的爸爸,她妈妈也看不起她的爸爸。结果,她就把自己和爸爸之间的爱给切断了,在记忆中完全切断了 当她这部分记忆全部恢复后,重新记起爸爸曾经与她的亲密时,她又激动又感动。她由衷地相信爸爸是多么爱她,结果她后来找的都是深爱她的男人。 〔其实“想嫁的都嫁了”〕 如果你期待恋爱的美好、婚姻的幸福,首先要有建立亲密关系的愿望。有了这个愿望,你自然就会去学习掌握建立亲密关系的能力。如果这个愿望不强烈,你不妨认真看看自己,找一找不愿意建立亲密关系的原因。「流书App」 引自 为什么好女人都被剩下了? 和父亲关系的和解,获得了心理上的疗愈,可以放心进入亲密关系中「流书App」
女性单身真的那么可怕吗? 〔主动选择单身的女性明显增多〕 在我的本科、研究生同学这个阶层,对男人来讲,需要用社会经济地位这些硬件来证明自己;但是对于我的初中同学这个群体来讲,男人稍微有个小职位就可以觉得自己很了不起。至于女性知识阶层的女性可以有更多空间活出自己的精彩,而在农村,女性的作用似乎就是用来生孩子和结婚的,而且她们好像还要衬托身边男性的莫名其妙的自恋。在文化程度比较低的地方或者在农村,男性似乎什么都不做就可以很自恋。 越是受教育程度高的人,越是文明化程度高的地方,对女性的要求会更客观、更宽容;而对男性来讲,如果没把自己活出样子来,就会活得比较惨。 〔受教育程度越高,活得越清醒〕 中国重男轻女的传统持续了这么多年,过去女性的地位建立在她要依附于一个男人身上,所以夸张一点儿说,她不结婚可能就会死,被别人的口水淹死。因此在潜意识深处,女人就会有一种慌感,我必须得把自己嫁出去,而且受教育程度越低,越容易被这种无意识控制。受教育程度高的人就会越活越清醒,虽然内心深处还会有这样的恐慌,但是她在意识层面知道,自己的价值没必要依附在一个男人身上,可以自己挣钱,可以把自己养活得很好。 〔单身并不可怕,活好自己才最重要〕 现代婚姻的物质功能、实用性越来越低,而对精神的需求越来越高。精神上如果不能满足彼此,一定是单身的人会越来越多,大家都更有时间,也更有耐心去找能与自己在精神上匹配的那个人。「流书App」 引自 女性单身真的那么可怕吗? 爱购物,为哪般? 〔火鸡最好吃的滋味就是在你将吃未吃的时候〕 女人购物其实也是这样,最快乐的时候就是在她下来还没有穿、没有用的时候,当她拥有这个东西的那一刻她感到特别快乐。 〔女人的感性需要具体、丰富刺激的滋养〕 荣格对此有非常精彩的论述,他说,女人是感性的,男人是逻辑的。感性就需要大量的刺激。感性源于感觉。感觉一定是一个事物和另外一个事物建立了关系,在那一刹那产生的东西叫作感觉,女人要活成一个感性的女人,就需要非常具体、丰富的各种刺激女性要和各种各样的事物建立关系,她的感性才会得到滋养。 男人是逻辑的,男人活在自己的头脑中,所以男人做事情目的性很强。追女孩,就是为了跟她建立关系(比如婚姻),如果买东西就直奔主题。男人不需要这么大量的丰富刺激,如果刺激太多他反而觉得很乱。 女性特别爱购物,首先跟安全感有关系。她们特别喜欢那种充裕富足的感觉,这个不是嫌贫爱富,是因为家里摆的东西多,心里就特别踏实,衣柜里一拉开有很多衣服,觉得自己拥有很多,内就特别踏实。其次,这种特别爱购物的女性,可能快乐的来源渠道比较少。第三,购物确实是一种女性惯用的减压方法。 〔女人越会购物,家庭越美好〕 如果是孩子和妈妈在一起,妈妈的触角也都打开,孩子的各种信息都可以传到妈妈那儿去,孩子要跟妈妈建立关系就相对容易,孩子会感觉到陪伴。在这里,两性差异还是存在的。所以小孩子大部分是由妈妈带,不是因为爸爸在具体的生活事项上照顾不好这个孩子,比如喂奶、换尿布等,男人也能做好;而是女性的这种好奇、细腻、丰富,对一个人的内心发育也特别重要。「流书App」 引自 爱购物,为哪般 女人是感性的,男人是逻辑的「流书App」
成为“不招人待见”的妻子需要几步? 成为一个不招人待见的妻子第一步是控制,那么第二步就是你都感觉不到你在控制了,甚至自以为是到“我控制我有理”的程度。我永远是对的,家里我就是真理。第三步你永远都对不起我,你不按照我说的来做,就是你对不起我。 在“我永远是对的”这种道理下,意味着沟通不可能发生,男人自然会逐渐逃避,或者想从这段关系中逃走。 〔只有爱会换来爱,怨只会换来怨〕 所有的关系中,对方都是一面镜子。我们在照镜子的时候,照见的都是我们自己。我们要经常想想,我们给予对方的动力是什么。如果我们给予对方的主要动力是“怨”,那么你就别指望从对方这面镜子回馈给你的是“爱”。「流书App」 引自 成为“不招人待见”的妻子需要几步? 招人待见,镜子互照「流书App」
64人阅读
水上行舟对本书的所有笔记 · · · · · ·
-
第一篇 中国式爱情
中国式爱情的样子 [结婚,但未必经历爱情] 我听过这样的说法:爱情是什么?爱情就是鬼,听过没...
-
第二篇 解剖亲密关系
对的人,在哪里? [恋爱时因为互补在一起] 有一种理论说,之所以会产生爱情,是因为两个人差异...
-
第三篇 如今的中国女人
-
第四篇 如今的中国男人
解读中国式男人 不能有欲望的中国男人 “小鲜肉”另类男人 男孩的教养方式 中国文化里歌颂的...
-
第五篇 不肯放手的父母
婆媳关系,两个女人的战 〔妈妈只有一个,媳妇可以再找?〕 〔儿子在妈妈理直气壮的“爱”中备...
> 查看全部8篇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