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通往集体债务之路:从官僚制逻辑到社会逻辑p332
凛冬韧脊
读过 中国国家治理的制度逻辑
为了反省这些情景和事件的意义,让我们再次与法国农村19世纪修路工程做一个对比。尤金・韦伯( Weber1976:220)透过历史长镜不无钦佩地观察道:“如同莫里斯・·贝德尔( Maurice Bedel)说的那样,如果说道路“铸就了法国的深厚情感,而且最重要的是它的爱国之情,那么,这些情感在19世纪后期正是通过这些石子道路和铁路钢轨轧压铸造而成的。”我们反思本文中所描述的这些情景,一个疑问油然而生:随着那些石沙、水泥以及集体负债而来的FS镇修路工程究竟是延长了还是缩短了有良好初衷的国家政策与乡村民众之间的心理距离呢? 引自 第九章 通往集体债务之路:从官僚制逻辑到社会逻辑
41人阅读
凛冬韧脊对本书的所有笔记 · · · · · ·
-
第四章 运动型治理机制p127
冯仕政进一步指出,“国家运动的实际发生,需要同时具备三个条件:一是国家对社会改造有强烈...
-
第四章 运动型治理机制p144
我以为,在当代中国,执政党正是卡理斯玛权威常规化的具体体现。从象征意义上来说,执政党与...
-
第九章 通往集体债务之路:从官僚制逻辑到社会逻辑p332
-
第十章 多重逻辑下的村庄选举p344
简言之,国家的逻辑意味着,有关村选举的国家政策和推动力度取于不同政府部门间多重不一的目...
-
第十章 多重逻辑下的村庄选举 p378
然而,这几个目标之间不是一致的,而是相互矛盾的,追求任何一个目标可能会妨碍其他目标的实...
> 查看全部11篇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