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城杂忆引发的一些意外收获
有十篇1985年11月至12月刊登在《北京晚报》上的文章,读起来舒服又亲切,还不累。 读萧乾老先生的这本书,还让我得到了另外几个意外惊喜。其一,萧老翻译过《好兵帅克》这部外国小说,上网一查张本书,发现了一种小儿书版本,小时候在姥姥家见到过,顿时就把记忆拉回了二十多年前。其二,萧老有一篇文章写了与林徽因的故事,还绘声绘色的描写了第一次去"太太的客厅"时的情景,甚是好笑。这让我从不同的人的描述里,更多的了解了她。其三,萧老提到了英国作家harold acton,提到了他的回忆录《一个爱美者的回忆录》Memoirs Of An Aesthete,花了很大的篇幅表达了对北京的感情。我查了一下,没有中文版。但也有意外发现,回忆录里提到过一个人叫史克曼。harold 写道:"一天中的最好时光,就是看到史克曼怀抱珍宝走进房间。“史克曼抱着中国古董的样子,就仿佛怀抱着一个沉睡的公主。”
史克曼和他的老师华尔纳是文物大盗,盗走了很多中国的珍稀文物,其中包括龙门石窟宾阳洞中,最有名的帝后礼佛图。1931年,史克曼第一次到龙门石窟,还给礼佛图做了拓片,到1933年再次来到时,已经有残缺了。虽然他们师徒两人没有直接上手偷盗,但也由于他们的交易和搜寻,给予了了文物偷盗动力。 梁思成先生的《中国雕塑史》中,描述过龙门石窟宾阳洞的一些细节,其中提到了"壁上之诸浮雕佛传图及王后供养图,极浮雕之美,后世观者唯赞叹耳"。后面配图并非宾阳洞中帝后礼佛图,而是莲花洞中的浮雕图,这不知是何故,《雕塑史》前言注解中说,雕塑史的书中配图在"浩劫"中失去了,现今的配图由林洙选配,也许把莲花洞中的礼佛图,给"张冠李戴"了吧。 1930年,梁先生在东北大学任教时,编写了《中国雕塑史》,那时,梁先生也许怎么也想不到,就在两三年后,他书中所写的龙门石窟就会遭遇一场浩劫。以梁先生的性情,若知晓其命运,不免又要徒增伤感。 萧乾先生的《北京城杂忆》中,提到了他在1940年在伦敦又见到了harold acton,那时 Harold,acton虽然已经离开北平,但还在继续给北平的公寓交着房租,他确实喜欢中国,喜欢北京。但这种他乡人的喜爱,还是克制一些的好。不过话说回来。。。如果没有这帮他乡人把一些宝贝盗走,不知道让《中国雕塑史》中的配图失去的那场浩劫,会不会饶过千百年流传下来的物质文化遗产呢?
萧乾与林徽因和梁思成夫妇亦是好友,与harold也是好友,harold与史克曼是好友。对于梁思成来说,他好友的好友的好友,却是盗走文物的死敌。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